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1)學生自主匯報。
(2)這些瓦片狀的石頭無聲的語言是什么?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層層疊疊傾斜的樣子,它們要告訴我們河流的方向。)
(3)指導朗讀。師:河邊的卵石還有哪些特殊的語言?
預設句二:它們的身上嵌著石英、長石、云母和其他一些小小的黑色礦物顆粒,看起來和別的圓石子大不相同,只要仔細瞧瞧它們的面孔,誰都會相信這些孿生兄弟是從同一個母親身上“誕生”——碎裂下來的。
(1)學生自主匯報。
(2)指導了解礦石的語言。這里是怎么寫的?(對比,擬人,破折號)
(3)指導朗讀。
3、師:河邊的卵石還有什么特殊的語言?(卵石的形狀,卵石的大小排列。)告訴我們什么呢?
小結:第10自然段告訴我們卵石的光滑與粗糙,與它們到底走了多遠的路程有關。第11自然段告訴我們卵石的大小,與水流的急緩有關。這是從卵石的大小和表面的光滑程度讀懂的。
4、討論并交流:“特殊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小結:“特殊的語言”指的是卵石在沙灘上傾斜的樣子,身上的顏色,鑲嵌的礦物顆粒以及它們的形狀、光滑程度、大小等。卵石正是用這些無聲的特殊的“語言”向人們講述自己的生命歷史,我們要聽懂它們的訴說,就應該懂得這些知識,養成仔細觀察和認真分析的好習慣。
三、比較閱讀,體會科學小品的特點。
1、出示:
卵石是經過很長的時間逐漸形成的。卵石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巖石風化、崩塌階段:即高山上的巖石經過風化,崩塌分裂成碎石。這些碎石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來到了上游的河道中。第二階段是巖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運和磨圓階段:即流水又將碎的小巖石搬運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長距離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達下游的巖石就變成了光滑圓溜的卵石。
2、指導學生讀懂這一段話。抓住動詞:風化,崩塌,搬運,沖刷,摩擦和碰撞。
3、對照課文,找出上文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語句。
4、比較課文與本段文字在表述同一內容時的用語有什么不同。
5、總結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
內容的科學性。文筆的生動性。內容的通俗性。
四、作業設計:
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以“滾滾的江水說些什么話”“秋天的菊花告訴我們”等為題,運用文藝性的筆法寫一篇小品文。
板書設計:
10、河邊的卵石說些什么話
生命歷史
總——分——總
11、奇妙的田螺
【學習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
3、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