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四)美育滲透點
品味《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風俗世情之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情朗讀,感受《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美。
(二)學生學法
通過自學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重點難點,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清明上河圖的特點,體會圖畫表現出來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地位。
(二)難點
1.了解圖畫對北宋風俗世情的表現。
2.對重點句“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感情朗讀解決重難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啟發學生想象圖畫的美。
2.引導學生學文,討論交流,相機指導。
(二)學生活動設計
1.通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重點問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想象。
3.學生質疑問難。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我國的古代文化光輝燦爛,在浩瀚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燦的明珠。(板書課題)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跟隨作者來領略《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來的綺麗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字詞,指讀。
汴梁、萌動、阡陌縱橫、古柳參差、吆喝、握篙盤索、鱗次櫛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鳥瞰、惟妙惟肖
2、指讀課文思考:清明上河圖分為幾個部分?描繪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
(板書:三部分:市郊田野、汴河兩岸、熱鬧街市)(①市郊、田野:薄霧、樹林、農舍、農田、趕集的人們,運貨的騾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兩岸:畫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橋、車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鬧景象。③街市:酒樓茶肆、宅第店鋪、貨物、市招、士農工商。一派繁榮昌盛景象。)
3、學生質疑。(師生梳理問題。有些問題可當場解決。如:“宅第”、“市招”等)
4、師:同學們,既然這幅圖是我國古代繪畫中極其珍貴的代表作品,那么肯定有它畫得很好的位置,下面咱們通過文字再來一部分一部分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把你認為畫得特別妙的地方畫下來。
(三)自讀課文,領悟特點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學。
出示: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形式讀全文,思考:自學生字詞,這幅畫都畫了什么?咱們來一部分一部分地欣賞,勾畫你覺得很奇妙的句子。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
重點句子一:初春的清晨薄霧尚未散盡,一片枝芽萌動的小樹林,數間農舍掩映其間;農田初綠,阡陌縱橫,趕集的人們和馱運貨物的騾馬從條條道路向城里進發。
(1)學生自主匯報。
(2)掩映其間、阡陌縱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覺得這樣畫得很妙?(早晨的特殊天氣,細致地刻畫植物)
(3)指導感情朗讀。
重點句子二:
橋上橋下,許多行人駐足觀看。從人們張嘴揮手臂的動作中,似乎聽到了船工們吆喝的號子聲和眾人的喝彩聲。
(1)理解生字詞意。
(2)想象,通過作者描繪的畫面,你能聽到怎樣的號子聲和喝彩聲?
(3)指導感情朗讀。
重點句子三:這里酒樓茶肆、宅第店鋪鱗次櫛比,貨物五光十色、種類繁多,市招高掛,買賣興隆。街市上,士農工商,男女老幼,騎馬的,乘轎的,購物的,叫賣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謂“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