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講解: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麥哲倫(課件展示他的畫像)。有同學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嗎?
布置任務:閱讀書上42頁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學生閱讀、交流。
提問: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設?
麥哲倫為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價?有收獲嗎?是什么?
讀完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當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白1、在探究的過程中懂得利用科學技術。2、對待心中的疑問,要大膽去猜測,更要想辦法去證明。3、科學探究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我們也要學習麥哲倫的堅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二、 在太空中看地球
講解: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能夠在太空中觀察地球了。
課件展示(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圖片)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嗎?最早給地球拍照是什么時候?哪個國家呢?(學生回答后,課件揭示相關資料)
提問: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對我們刮目相看,你們知道中國飛天第一人嗎?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嗎?
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楊利偉的圖片和相關資料。
講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對宇航員來說是殘酷的,因為那里既沒有氧氣、沒有水也沒有重力,是對人生存極限的一種挑戰(zhàn),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現(xiàn)在必須把身體鍛煉好。
提問:通過各種實踐,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飛機、人繞地球一圈需要多長的時間嗎?
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相關資料。
三、作業(yè)
布置任務: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人類認識地球的艱辛旅程,我們應該把這些都牢牢記住,因此我提議每個人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制作一張有關地球故事的科學小報。
2 風光無限的地貌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認識各種形態(tài)的地貌,并能分析家鄉(xiāng)的地貌類型。
2. 會設計并制作簡單的地貌模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發(fā)現(xiàn)并會描述各種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審美能力。
2.通過描述家鄉(xiāng)的地貌特點、制作家鄉(xiāng)地貌模型,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科學知識
1.認識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濕地等幾種典型的地貌,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
2.知道家鄉(xiāng)的地貌特點。
教學難點:熟悉各種地貌的特征
教學準備
有各種典型地貌的課件、小木板、繪圖紙、橡膠泥、洗凈的沙、彩紙、彩筆、膠水、鉛筆、剪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直接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風光無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態(tài)。
教學新授:
一、 認識常見的地貌
提問:說說看,你知道哪些形態(tài)的地貌?(學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們來認識常見的一些地貌(課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濕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圖)
提問:仔細比較,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