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四、 在太空中看地球
講解: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現在人們能夠在太空中觀察地球了。
課件展示(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圖片)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嗎?最早給地球拍照是什么時候?哪個國家呢?(學生回答后,課件揭示相關資料)
提問: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對我們刮目相看,你們知道中國飛天第一人嗎?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嗎?
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楊利偉的圖片和相關資料。
講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對宇航員來說是殘酷的,因為那里既沒有氧氣、沒有水也沒有重力,是對人生存極限的一種挑戰,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現在必須把身體鍛煉好。
提問:通過各種實踐,人們已經發現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飛機、人繞地球一圈需要多長的時間嗎?
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相關資料。
三、作業
布置任務: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人類認識地球的艱辛旅程,我們應該把這些都牢牢記住,因此我提議每個人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制作一張有關地球故事的科學小報。
2 風光無限的地貌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認識各種形態的地貌,并能分析家鄉的地貌類型。
2. 會設計并制作簡單的地貌模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發現并會描述各種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審美能力。
2.通過描述家鄉的地貌特點、制作家鄉地貌模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科學知識
1.認識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濕地等幾種典型的地貌,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
2.知道家鄉的地貌特點。
教學難點:熟悉各種地貌的特征
教學準備
有各種典型地貌的課件、小木板、繪圖紙、橡膠泥、洗凈的沙、彩紙、彩筆、膠水、鉛筆、剪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直接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風光無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態。
教學新授:
二、 認識常見的地貌
提問:說說看,你知道哪些形態的地貌?(學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們來認識常見的一些地貌(課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濕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圖)
提問:仔細比較,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顯的特征?
學生討論、作答,課件先后展示各種地貌的文字說明部分。
二、美麗的家鄉
講解:正由于形態各異的地貌才構成了大自然中許多秀美的風光,下面我們以自己的家鄉為例,進一步熟悉地貌的特點。
課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圖片。
布置任務:老師和大家的感受一樣,咱們的家鄉確實很獨特很美,接下來請同學們用繪畫或文字的形式將家鄉的這種“獨特之美”描述出來,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點。
學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展示作業,師生共同評價。
提問:請同學們判斷咱們家鄉主要屬于哪一種地貌,說說你的理由。
總結歸納
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