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學生回答。
二。教學新授:
活動1、拼圖與猜想
提問:南美洲東岸與非洲西岸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能拼在一起呢?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呢?
學生回答
講解: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可以將南美洲和非洲從地圖上剪下來,然后拼湊到一起試試看。
為了不浪費,我給大家準備了復印的地圖。
學生剪、拼圖
交流發現。
講解:是不是所有的大陸都能象南美洲東岸與非洲西岸一樣接在一起呢?(學生觀察片刻)
教師演示:將事先剪好的各大洲拼湊到一起。
質疑:你們發現了什么?你們是怎么想的?
活動2、魏格納的猜想
講解:其實魏格納和同學們的想法一樣,當它發現南美洲東岸與非洲西岸可以很好地拼湊在一起時,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很多年前,這兩塊大陸是接合在一起的。他的這一說法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大家都不承認這一說法,甚至嘲笑他:這么堅固的大陸怎么會漂移呢?
在一片反對聲中,魏格納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且不顧危險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為自己的說法尋找有力的證據。例如,他發現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見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構造的動物化石,而這些動物是不可能游過大洋的。兩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他認為在三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為幾塊大陸,緩慢漂移,逐漸形成今天的海陸分布。(播放多媒體動畫演示大陸漂移的過程)
可惜魏格納還沒來得及解釋大陸漂移的原因,在一次實地考察中由于氣候惡劣和食物缺乏而犧牲。
質疑:從魏格納發現并驗證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課后拓展:搜集資料解釋大陸漂移的原因。
想象100萬年后,中國大陸還會在現在的位置嗎?你認為是怎樣的情景呢?
第四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
第1課 電池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認真觀察電池外部特征并有所發現。
2.經歷一個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探究過程,在探究中會依據自己的經驗對電路連接圖中的小燈泡的亮滅做出自己的猜想,并進行驗證。
3.搜集、整理關于電池種類和用途等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猜想與假設需要依據一定的事實。
2.體驗自己制作電池的樂趣。
科學知識
1. 了解要使小燈泡亮起來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2.知道電池有多種多樣(電能來源各不相同,可為今后能量轉換積累感性認識),并了解電池的用途。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材料準備:
課件(各種各樣的電池、伏打電池;廢舊電池的危害)
銅片、鋅片、發光二極管、酸性水果(或者白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電池是一種常見的電源,你都見過哪些種類的電池,我們在哪些地方用到它?
二、新授:
㈠、各種各樣的電池:
1.學生獨立思考以上問題,然后小組交流,并完成課本64頁下部表格的填寫。
電池種類 用 途 關于電池我還知道
干 電 池
紐扣電池
蓄 電 池
光 電 池
……
(教參上按電池成分分為堿性、鋅碳、鋰錳、氧化銀、鋅空等電池,學生不容易分清,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外型的區別大致區分)
2. 交流探討:
⑴、說一說你們小組討論的情況,你有哪些發現?)
期望學生能夠產生的感悟:
a.電池的種類很多。(很多物體都能儲存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