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學生閱讀55頁有關科技史。
二、教學新授:
講解:剛才同學們也講了地圖有著多種用途,是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幫手”。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使用它。接下來請仔細觀看比較這兩張地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可以將你的發現與本小組的成員交流,看誰獲取的信息最多。
學生匯報
小結:要想使用地圖,首先要知道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一、比例尺(板書)
教師講述:地圖和地球儀一樣,所表示的實地面積都很大,因此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圖形縮小。圖上線段的長度與實際距離之比就叫做比例尺,表示地圖圖形的縮小程度。
練習:
找一找這兩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給出數據,進行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的計算。
對照書上的兩幅圖,小組內自由出題,計算某兩地的實際距離。
除了比例尺外,我們還得學會通過地圖識別方向。
二、地圖上的方向(板書)
1.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板書)
[練習]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未標明方向名稱的地平面的八個方向圖。)請學生上臺標出八個方向。
對于一幅地圖,我們怎么來判斷方向呢?
2.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板書)
[教師講述]
(1)一般的地圖,通常是按面對著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的。
(2)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按指向標規定的方向判斷,指向標一般指北。
(3)有經緯網的地圖,還可以根據經緯網定方向。指名學生說經線、緯線分別表示什么方向。
[練習]參上(學生“你問我答”鞏固對地圖上方向的掌握。)
在地圖上有各種符號和文字,這是圖例和注記。
三、圖例和注記
講解:不同的圖例用來表示各種地理對象,教師舉例說明。
布置任務:將中國政區的圖例找出來并記錄在書上58頁表內。
鼓勵學生課外了解更多的圖例。
總結:如果我們能在地圖上準確地辨方向、量距離、識圖例,那么我們也就學會了使用地圖。
四、保護我們的家園
提問: 58頁的這張圖片,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
講解:其實為了改變這種不好的狀況,近年來我國采取了“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等方法,但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你覺得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能說到做到,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6 漂移的大陸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能對地圖上相對的海岸線能拼接的現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辦法去驗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仔細地觀察、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科學知識:
了解大陸飄移學說,理解萬物都在不斷運動變化中。
教學重點:了解大陸漂移假說
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思維品質。
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及黑白復印、剪刀、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質疑: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地球的海陸分布。今天我想追問一個問題:地球上的海陸分布一直就是這樣的嗎?
講解:19xx年,生病臥床休息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望著墻上的一張世界地圖,突然發現,南美洲的東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間,相互對應,簡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頓時他腦海里冒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提問:我們也來觀察一下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你知道魏格拉產生了什么猜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