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3--5年級上冊部分課例分析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
2. 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為樂美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尊老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3. 以“想象美”延伸課文
想象填空是本節課又一亮點。當這位搭石人急著趕路卻發現石塊不穩時,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課件:
當上了點年歲的人,發現( ),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腳步,擔心地想:( )
生1:當上了點年歲的人,發現(石塊不穩時),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腳步,擔心地想:(要是小孩踩在上面,就要掉進水里了!)
生2:當上了點年歲的人,發現(石塊不穩時),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腳步,擔心地想:(要是老人來走搭石,石頭一晃動,肯定會掉進水里!
師:多么純樸善良的搭石人啊!他不僅這樣想著,還這樣做著:(出示課件)他首先( ),接著( ),然后( )。看到石頭穩極了,他滿意的( ),仿佛看到人們( )
生1:他首先(放下帶的東西),接著(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然后(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看到石頭穩極了,他滿意的(離去),仿佛看到人們(平穩得走在搭石上)
生2:他首先(綰起褲腿),接著(搬來合適的石頭搭上)然后(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看到石頭穩極了,他滿意地(笑了),仿佛看到人們(那輕松愉快的腳步)。從剛才的想象填空中你能品味到搭石人的什么美呢?生答:(心靈美、助人為樂美、勤勞美、奉獻美)我要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填空,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是合情合理,我就給予肯定。從而達到了學生學習語言來源于文本但超文本的目的。三、教學效果的反思1. 由于時間關系,原來預定的“寫一寫你身邊的美”臨時改成了“說一說你感受到的美”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 由于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談體會談感受。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講授的太多,因而對文章個別語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