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3--5年級上冊部分課例分析
4、再次出示知識樹,同桌練習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3、播放課件,回顧全文。
4、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1、出示資料袋,增進了解 。
明確學習目標
鞏固字詞,為學文掃清障礙。
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完整回顧,進一步明確試驗過程。
板書設計
14.蜜 蜂目 的 做事嚴謹試驗 過 程 實事求是 結 果附錄三:知識樹
單元知識樹
本課知識樹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課例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第五冊第六單元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豐富的特產,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本課的設計是在王王敏勤教授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制定的。課后,我認真聽取了王教授的評課及聽課教師的反饋意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如下: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并運用知識樹的形式教學。這種板書在本課中給學生知識脈絡的整體形象,回顧了全文的寫作順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之處,沒有將寫作的方法及特點,在知識樹中呈現,使得構建不充分不完整。
2、本課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三個自學指導,讓學生分層次來學習和體會文章。自學指導一,整體掃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自學指導二,讓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自學指導三,細讀品位。學習前提出了明確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在講到西沙群島物產的時候,我反復讓學生朗讀,學生在練讀中積累、運用語言。
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指導朗讀的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對文本所有表達的感情體會還沒有做到位,我就已經接到了下一個環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程目標強調了閱讀興趣的培養,更致力于讓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到閱讀的內容和方法中去,從欣賞文學作品的角度,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略作品的精妙,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從此課教學后,我會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更加深入的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3、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因西沙群島地處南海,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西沙群島優美的景色,但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學習水平決定他們很難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于是我運用多媒體演示既能把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美麗、活動的圖象,兒童容易感知,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愉快地學習課文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4、在分析“珊瑚”一句中“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支的鹿角”,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比喻”的修辭方法。可有一名學生說出這是排比句。我當時由于緊張,沒有及時把這一概念錯誤糾正過來。這也成為了本課教學過程中的一大敗筆。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我會多多考慮課堂的生成,出現“插曲”沒什么,但一定要運用教學的智慧將它轉化成教學的亮點,這也正是個人課堂駕馭能力高低的體現,也是我今后學習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