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3--5年級上冊部分課例分析
組織學生自學,教師計時三分鐘,巡視指導幫助。
(二)出示自學指導二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找出父親幾次對孩子們說的話,看看父親講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訴孩子們什么。
3.畫出作者聽了父親對于花生品格的議論之后感悟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7.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的學習方法,使用工具書,在反復朗讀中,讀、畫、圈、注,自讀自悟,先組內兩人討論,最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8. 組織學生全班交流:圍繞重點語句,出示相關問題,各小組以組長為代表分別交流匯報,以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 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他父親的教誨和希望,后來就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終于成為一個著名作家。
2. 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樸實無華。盡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填空練習,體會父親話的含義。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這篇課文以議花生的可貴之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學生說道理。
2.本文借助花生這種植物來向我們講明一個道理,這種寫作方法稱作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文章采用了這種寫作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先整體建構知識體系,再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引領學生理清文章發展脈絡,為本文抓重點的學習方法打下基礎。
出示自學提綱,使學生能夠按要求自主學習。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引出后面的教學內容。
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填空練習,鞏固所學。
了解課文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心領會,收獲人生的道理。
板書設計
15.落花生 許地山
花生 桃子 石榴 蘋果
果實埋在地里 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
矮矮地長在地上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附錄三:
本單元知識樹
本課知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