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復習教案書稿
……
(選自1999年11月21日《中國青年報》《穿云破霧上九天——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驗發(fā)射側(cè)記》作者:黃博王艷梅)
發(fā)射試驗飛船只是瞬間之事,但作者卻將它鋪敘成一篇激動人心的文章,這里面就有“穿插”的功勞。從選文看,文中穿插了對背景的介紹,穿插了對發(fā)射場地的描寫,穿插對歷史的聯(lián)想,這就無疑地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增加了文章的可讀,增加了文章的抒情。
(二)別出心裁讀課文
(1)整體概括法
整體概括,就是在感知文章大概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對全文的意思進行概括。這是是一種概覽文章大意、進而把握文意的閱讀技法。運用這種閱讀方法,可以迅速了解所讀的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從而決定是細讀還是略讀或者是不讀。
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特別是在確定某本書值不值得買、某篇文章值不值得讀的時候,往往要將它們快速翻看一下,這里面,實際上就有整體概括式的快速閱讀。所以,整體概括法是一種實用的高效的把握文意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整體概括”呢?整體概括,指的是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精要的表述。其表達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要求對文章的大意進行歸納;第二,要求將歸納出來的意思用另外的語句進行“再表達”;第三,對“再表達”的語句有一定字數(shù)的限制。下面請讀短文《繩子》:
對于繩子,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那年要出國,特地到百貨公司,買來一只很大的箱子。尼龍的料子,織染著紅、黃、黑、綠四色交錯的方格圖樣。看起來很熱鬧很新潮,正像我當時的心情。出國前幾個月,我細心地用各式流行的衣服、雜物等,將它塞滿。
出國前夕,父親沒有征得我的同意,便徑自拿來一根牢固的繩子,左兩圈、右兩圈地將它結結實實地捆住!我眼睜睜地看著,心里懊惱極了,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腦子里老大不甘愿地想著:誰要帶這么難看、這么土氣的五花大綁的皮箱出國?多沒面子!然而,臨別依依,我只得將一腔埋怨壓抑下來!
飛機經(jīng)過日本,轉(zhuǎn)飛加州,當我從舊金山機場的旅轉(zhuǎn)臺領出那只皮箱時,我赫然發(fā)現(xiàn),皮箱上那條漂亮的、一路到底的長拉鏈,竟然沿路開著口,滿滿一箱躍然欲蹦出來的東西,竟全靠那根繩子給拴住保全了!此后,在一連串飄零的歲月里,每次我從箱子里,取出蔽體保暖的衣服的時候,父親那低著頭,沉默而堅定的捆縛箱子的神情,便時時映現(xiàn)腦際,父親的影像,便像那根強韌而扎實的繩子,在我最軟弱的時候,化成千萬股力量,拉我、牽我、纏我、持我,及時伴我走過長路,一段又一段!
而在風里,在雨里,在雪里,在異地的土地上,這根繩子,便這樣,變得綿長而無盡了。(選自《語文天地》1999年第24期作者:佚名)從整體上我們可以對此文這樣概括:文章中的“繩子”保全了箱中的東西,保證了“我”旅途的順利,讓“我”感受到父愛的綿長無盡。
這樣,我們就把握了此文的文意。
整體概括法適用于“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適用于沒有點明主旨的內(nèi)容比較含蓄的記敘文或小小說,適用于運用特別手法如對話法、內(nèi)心獨白法寫成的文章。
(2)模式分析法
把握文章大意的技巧之一,就是模式分析。
原來,文章寫作是講究布局謀篇的,這種“講究”落實的文章結構上,就使文章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路,很多思路相同的文章的出現(xiàn),就表現(xiàn)出這一類文章的模式。比如我們常說的總分總式,就是其中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