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復習教案書稿
快速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是一種概覽文意,知其大致而不要求深入進行品評揣摩的閱讀技巧,是我們必須要經歷的閱讀訓練。這種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讀感知能力,讓我們學會快速的、效率比較高的閱讀。這種閱讀的技巧之一,就是模式分析。
原來,文章寫作是講究布局謀篇的,這種“講究”落實的文章結構上,就使文章表現出一定的思路,很多思路相同的文章的出現,就表現出這一類文章的模式。比如我們常說的總分總式,就是其中的一類。知道了一些“模式”,反過來又可以讓我們快速理解文意。不信請讀下面的文章,只要你抓住“敘議結合”四個字,文章的大概內容馬上可以映入你的眼底。
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作者:劉燕敏
一位父親帶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兒子問父親:
“梵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
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里。”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于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布拉格,是美國歷
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20年后,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苦力為生。在很長一段
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
梵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這個意思。”促使他成功的無疑是那兩位貧賤的
名人。
從他們這一類人的故事中,你是否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造化有時會把它的寵兒放在下等
人中間,讓他們著卑賤的職業,使他們遠離金錢、權力和榮譽,可是在某個有意義有價值
的領域卻讓他們脫穎而出。
在現實生活中,我常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棄兒時的夢想,有的甚至因為被人歧視而消沉,為不被人賞識而苦惱。這是一個多么大的錯誤啊!其實造物主常把高貴的靈魂賦予卑賤的肉體,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愛把最貴重的東西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地方。
(選自《讀寫月報》)
由于你抓住了“敘議結合”,你的眼光便迅速將文章進行“切分”,略一掃瞄,便知此文是 “故事+議論”,同時知道了故事說的是兩位貧賤的名人促使一個人的成功,再稍作瀏覽,便可知議論的主要內容是說因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是一個錯誤。這樣,一篇短文的大概意思很快地被你理解了。
有趣的是,現在“故事+議論”的文章到處都是,有不少都被人作為美文進行推薦,當你再遇到這種結構模式的文章時,能不能試著用本文所說的方法去快速地進行感知呢?
(9)神思飛越讀古詩
寫詩需要想象。你看,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帶有多么神奇的浪漫主義色彩,沒有瑰麗的想象寫得出來嗎?反過來說,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讀古代詩詞,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想象,就如有一位專家所說的: ——好詩都是富于啟示,言近而意遠,能夠通過一兩個鮮明的形象喚起讀者的想象,啟發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構成無數新鮮的畫面。想象式閱讀——是閱讀詩歌的好方法之一,它會讓你神思飛越,浮想連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