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在課堂辯論中,學生有教師指導的辯論方法,又有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鮮活、具體的事例,還有家長的參與,課堂氣氛異;钴S。
持“遠親不如近鄰”觀點的學生說:“只要爸爸、媽媽下班晚,我就到鄰居奶奶家寫作業,有時我還在他們家吃晚飯!庇械膶W生說:“一天我夜里發高燒,爸爸又不在家,是鄰居家的叔叔幫助媽媽將我送到醫院的,使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边有的學生說:“一次我家樓上跑水,水嘩嘩地往下流,鄰居見我家沒人,就在門外用土和磚堵住,沒有讓水流到我家屋里,爸爸、媽媽非常感激!
持“遠親勝于近鄰”觀點的學生說:“我的表哥考上了大學,家里的親戚這個送500元,那個給1000元,請問鄰居能做到嗎?”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下班比較晚,每天都是我的小姨到學校接我回家。我曾聽大人們說過,偶爾一次鄰居可以幫忙,可時間長了就不合適了。”還有的學生列舉了媒體曾報道的事例:一個人丟了駕駛執照,登了布告后很快有人告知撿到,兩人見面互相問候時才知道原來是同一樓里住了十幾年的鄰居,卻彼此不相識,真是“老死不相往來”。
辯論雙方據理力爭,發言一個接一個,學生在發言的結尾還會補充上:“請問對方辯友,你不認為我的觀點是正確的嗎?”“對方辯友還不贊同我方的觀點嗎?”學生運用著這些剛剛學會的術語,覺得自己很像電視上參加“大學生辯論賽”的大哥哥、大姐姐,臉上都洋溢著得意的神色。最后,正方的主辯人講道:“遇到緊急情況,鄰居要比遠方的親戚來得及時。有時候,寶貴的時間能夠挽回損失,挽回生命!狈捶降闹鬓q人也講道:“在大事面前,人們首選的還是親戚,血緣關系使得親終究是親,鄰終究是鄰,到頭來還是親勝于鄰。”這些通過學生之口說出的話,既反映了學生本人的觀點,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家長的觀點。
辯論結束后,家長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了肯定,接著又對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剛才在同學們的發言中,無論是哪種觀點都有許多感人的事例,它說明了什么?”“在遠親與近鄰中同樣都存在著許多不愉快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應該怎樣解決?”聽到這些問題,學生又投入到新一輪的討論中。通過討論,對立雙方的觀點逐漸趨向一致,并總結出,鄰里之間應該注意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誠相待。在最后總結時說:“遠親與近鄰都是親,但這個‘親’不是親戚的意思,而是人與人之間親密無間的真誠關系!
3-1-2愛護我們的家居環境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ㄒ唬⿲W生準備
1.調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區的家居環境狀況。
2.搜集破壞家居環境的表現。
。ǘ┙處煖蕚
1.選用社區金魚池小區建設介紹的錄像,幫助學生體會人們的居住環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居住水平在不斷提高。
2.利用錄音機錄制了學生在樓道追跑打鬧的聲音,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這種行為帶來的危害。
3.引入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學,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例如,在教學中利用錄像出示了一張貼在電梯里的布告,其內容是“請住在5號樓3單元2門的居民注意裝修的方式和時間,不要影響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通過這個事例在課堂上引發學生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