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4. 課后拓展,付諸于實踐。
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危險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加強安全,防止事故發生,并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設計一些安全提示標志,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從理論認識轉化為實踐行動。
〖實施過程〗
(一)模擬活動
1.情境引入。
師:一天,小紅獨自在家時,有一個不認識的人敲門。那人告訴小紅是她父母叫他來家里拿東西的,同時他還說出了小紅父母的名字。小紅沒了主意。她應該讓他進門嗎?應該怎么辦呢?
請學生分小組準備,模擬以上的情況,想辦法解決,看哪個小組的辦法最好。
2.學生分成6個小組進行模擬活動。
3.小組展示。
第一小組:小紅請他進來,因為他說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說明他跟父母很熟,應該沒有問題。
第二小組:打電話問一問父母,是不是有這么回事,如果是,就開門請他進來找東西;否則就不開門。
師:如果小紅找不到父母怎么辦?而且他說事情很緊急,非要進來。
教師及時肯定兩位學生的意見,特別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時教師強調,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隨隨便便讓他進來。
(二)探討與研究
師:在生活中,除了剛才我們所遇到的安全問題,還有許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為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安全問題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我在課前布置了調查作業:家庭生活中與安全有關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護。在課上,學生用自己調查到的資料發言,非常積極。分別說到了用電、使用燃氣、防火、防溺水等與安全有關的事例。
當學生說到車禍、過馬路看交通信號燈、酒后不能駕駛車輛等與交通安全有關的問題,教師對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問題,并具有防范意識。
(三)全班模擬活動
1.模擬活動。
每個小組派一名學生抽題簽,然后按照題簽上的內容進行模擬活動,并找出最佳解決的方法。
情境:(1)燃氣泄漏; (2)有人游泳時溺水; (3)有人觸電; (4)有人被開水燙傷。
由于課前學生對意外事故的自護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擬中學生的解決方法大體上是正確的。
2.小組匯報結果。
(1)“燃氣泄漏”和“有人被開水燙傷”的處理方法。
學生說,在家里經常聽父母講,遇到燃氣泄漏,一定不要驚慌,要首先關閉燃氣開關,切斷氣源,打開門窗通風,而且一定不能夠使用明火,包括不能開燈、不能打開排風扇等。
遇到有人被燙傷的情況,如果只是輕微的燙傷,被燙傷的范圍不是很大,應該按照教科書上提示的方法:給被燙傷的部位沖冷水降溫,緩解疼痛;涂抹小蘇打水或燙傷藥膏進行消炎、治療。但是對于比較嚴重的燙傷,就一定要去醫院及時診治。
(2)“有人游泳時溺水”的處理方法。
學生展示的是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見義勇為”。對此有幾位學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會游泳,會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們太小,不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師馬上追問:“你們想得很好,如果你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得出結論:“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尋找救助工具。”教師肯定其結果,并強調:“你們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時,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