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在這次體驗活動中,學生通過眼睛看到了聾啞兒童的出色表現,用紙筆、手勢等方式與聾啞兒童進行了直接交流,不僅使他們一下子走近了殘疾人,而且為接下來的模擬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模擬體驗活動分兩組進行,老師要求單號的學生蒙上眼睛從自己的座位走到講臺前,再從講臺走回自己的座位,體驗盲人走路的感覺。要求雙號的學生單手把自己衣服的拉鏈解開,再用單手把拉鏈拉起來,體會肢殘人的生活感受。這一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的體驗,使他們深深地體會到殘疾人生活的艱難。
我請在舞蹈中飾演貓的特教中心學生趙小芳在特教老師的幫助下,講述自己是如何殘疾,如何在生活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又是如何戰勝困難,取得了今天成績的時候,如泣如訴的音樂伴隨著聾啞兒童的“啊啊”聲,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這時,我又通過多媒體課件,把精心選擇的幾位自強不息的殘疾人代表向學生做了介紹。這其中有在殘疾人運動會上為中國奪取金牌的跳遠選手郭偉忠,有被譽為“中國保爾”并剛剛出版了新書《絕頂》的張海迪,有在去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用一條腿跳出優美舞姿的五個小伙子,還有學生在課前就極感興趣的日本青年乙武洋匡。他們奮力拼搏的精神狀態和樂觀微笑的面部表情、他們自強不息的經歷伴著教師深情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此時,他們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加深,對殘疾人尊重、關心的情感和認識油然而生。
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向特教老師學習手語,向聾啞兒童告別,表達自己的謝意和祝福,學生的體驗在此時得到了升華。
整節課在三種不同類型的體驗活動中,學生不僅用眼看,用耳聽,而且自始至終在教師的引導下表達著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這種體驗也成為學生形成各自的認識、轉化為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不久,在我的辦公桌上就出現了一個用裝香煙的箱子改制的捐款箱。稚嫩的筆觸描繪出愛心,也描繪出學生心中對殘疾人的那份美好感情。
第二課時
在第一課時體驗學習的基礎上,我把學生引向了社會,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參觀、訪問和資料收集,使學生進一步地走進了殘疾人的生活世界,了解了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把全班同學分為5組,第一小組的學生訪問了鎮江市京口區殘聯,了解了國家成立這個組織的目的、意義,了解了鎮江市京口區殘疾人的相關情況。當他們知道各街道、區、市、省等各級地方都有殘聯組織時,深深地感受到國家對殘疾人的關心。第一小組的學生不僅把采訪的錄音帶回了學校,還根據在殘聯收集的信息制作了相關的圖表,初步學習了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
第二小組的學生參觀了鎮江市特教中心。他們一踏進校門就發出了驚嘆,沒想到殘疾兒童的學校這么漂亮,設施這樣先進。他們走進了聾啞兒童的課堂,發現聾啞兒童靠講臺上方的紅綠燈分辨上課和下課,每個聾啞兒童的桌子上都配有助聽器。他們上課時發出單調的“啊啊”聲,老師不僅要靠手勢給他們上課,還必須付出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幫助他們學習。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對第二小組的學生都是巨大的震動,看見殘疾兒童學習的困難,他們想到了自己,想到原來為殘疾人工作的人是這樣的不容易。學生還采訪了學校的領導,了解了殘疾兒童學習的課程,高興地發現他們也可以上大學,也可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