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水是家鄉人生產和生活的命脈。家鄉人對于水有著特殊的感情,世世代代都在為爭取足夠的潔凈用水而奮斗。過去我們的長輩為了得到寶貴的水,有的打井、挖渠,有的建水庫積蓄泉水和雨水供人們生活使用。經過祖祖輩輩的努力,如今我們的用水條件越來越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們使用的自來水是從哪里來的?
二、辨析、討論:
1、請同學們閱讀并欣賞書本49頁文字和照片,觀看反映家鄉水源的錄像資料。
2、通過觀察,大家不難看出,自來水不論是來自水庫,還是來自地下,在進入千家萬戶之前都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3、結合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和錄像以及你們的了解,想一想為了人們能夠使用上自來水,有哪些人付出了自己的勞動?
4、自來水從積蓄水源到用戶使用,經過很多道工序和很多人的辛勤勞動。人們在使用水的過程中,也會對清潔的自來水造成威脅。為此,大家通過共同努力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潔凈的水資源。
5、 閱讀50-52的圖文,分小組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若發現有困難可以教師提供幾個具體的問題供討論、參考:
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過的水流到哪兒去了?
自來水為什么要鋪設地下管線?
我們的家鄉在自來水工程的建設上有什么新成就,還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你對家鄉自來水建設有什么好建議?
6、 污水是怎樣被處理的?結合51下圖理解。
三、教師小結:
因此,我們更應尊重那些為了人們能夠飲用到清潔的自來水而辛勤工作的人們;要正確處理使用過的污水;要注意多種樹、愛護樹木,以保護水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人們節約用水方面的成就。
2.強化學生珍惜家鄉水的情感和態度。
3.促使學生形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按照班級的小組數目,準備小實驗所需要的水槽、海綿、杯子等物品。
2.學生調查好有關家鄉人們節約用水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到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還可以被人們再次利用,現在這種做法將普遍推廣,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2.學生思考交流,鼓勵學生尋求與節約用水有關的多種答案。
二、調查反饋。
1.教師按照小組數目,分組交流調查家鄉人們節約用水的情況。
2.全班交流。
三、觀察閱讀討論。
1.觀察第53頁的三張照片,理解新舊不同的用水方式,說一說差異在哪?
2.讀一讀虎子的話,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科學、合理地用水。
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四、實驗明理。
1.做到保護水源,就要多種樹,愛護樹木,它們兩者有關系嗎?做一做實驗。
實驗步驟:
(1)發給每組實驗用具;(2)把水槽一端置于杯中;(3)用另一杯子盛水直接倒入水槽,觀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長時間;(4)將下面水杯倒空,并在水槽中間部位放置海綿;(5)將另一杯同量的水倒入水槽,觀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久。
2. 討論明理。
(1)組織學生討論兩種結果進行比較,說明什么?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海綿模擬的是草根和樹根,它們在土壤中就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因此種樹種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五、學習展示。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對家鄉水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知道了怎樣保護水資源,請同學們自創幾條關于用水的警句或提示語,做個節約水的小小宣傳員,要寫出自己特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