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你還知道哪些我們家鄉的傳統工業?
如:剿絲、絲綢、制革……
2、閱讀并欣賞教科書60—63頁的照片和課文。了解傳統的陶瓷生產和現代工業中的陶瓷生產。
3、分組討論:
結合課文和自己收集的資料,討論以前家鄉傳統工業的生產狀況和現代企業生產有哪些區別?
小組長在討論時做好記錄。
三、 全班交流。
1、 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
2、 教師歸納板書:
以前:生產技術落后 主要靠人力 產量底
現在:生產技術先進 主要靠機器 產量高
四、 寫寫感想。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從“傳統”到“進步”的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這一發展的過程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思考,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請你寫下來。
五、 小結延伸。
現在企業的產量雖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問題出現,課后可以繼續調查。
課題3 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
教學目標
1、了解在家鄉文化發展的進程中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2、通過欣賞不同的文化瑰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進對家鄉和民族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海寧名勝古跡的錄像片或幻燈片;搜集家鄉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
2、學生:搜集祖國的文化遺產的有關圖片;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通過對不同家鄉文化瑰寶的了解,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2、 欣賞文化瑰寶,讓學生初步體會其藝術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動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善良的古代勞動人民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板書 文化瑰寶)
2、 你知道“文化瑰寶”嗎?說一說。(理解含義: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留給后人的特別珍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二) 欣賞文化瑰寶,感受藝術魅力。
1、 閱讀課文,用一句話贊贊圖片上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板書 來自不同家鄉的)
2、 交流
課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遺產的圖片?展示自己的圖片,并向同學介紹介紹。合作學習,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然后各小組推薦一人或幾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紹自己組上了解到的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
3、 觀看廣東名勝古跡的錄像片或幻燈片。
4、 暢談感受。看了介紹后,你有什么想法?請你說一說。
5、 同學們,我們廣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什么文化瑰寶?
6、 說說廣洲的文化瑰寶。
(三) 試寫簡介
1、 參照自己或同學搜集到的家鄉的名勝古跡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試著寫寫家鄉名勝古跡的簡介。教師適當地進行個別輔導。
(四) 家庭作業
把寫好的家鄉名勝古跡的簡介抄寫整齊,并配上照片或圖畫。
資料一 中國長城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