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課后再詳細地收集你最喜愛我們家鄉中的一個方面,圖文結合,全班一起制作一本家鄉集。
第二單元 家鄉的故事(12課時)
單元目標
態度 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家鄉生活的體檢和今昔對比等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延續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各種學習活動的互動中,體會探究、比較、合作的價值,勤于思考,樂于與同學們共同學習。
能力 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探索、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愿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學習在尋找資料和搜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選用相關的、有價值的對象。
知識 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了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制作簡單的年表。知道一些與水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對家鄉水的狀況有一些具體、實際的了解。
重點 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了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
難點 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探索、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單元結構
家鄉人生活的變化
展覽室里的故事多 學校的變化真大呀
生活中的智慧
“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家鄉的故事 從家里帶出來的歷史 過去的游戲真有趣
今非昔比的廚房
家鄉名稱的來歷
說不完的家鄉故事
家鄉水的故事
主題一 展覽室里故事多
課題1.家鄉人生活的變化(2課時)
教學目標:
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
2.掌握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展的方法。
3.感受家鄉人生活的巨大變化。
教學重點:
感受家鄉人生活的巨大變化。
教學準備:
1, 課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舊照片,一些留有過去生活痕跡的票證等,長輩用過的生活用品等。(學生)
2, 讓學生向家長介紹本課程,并設計調查提綱,請學生按小組有目的地去訪問家長。(教師)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導入。
1, 師:同學們,這一個單元我們一起搞一個“家鄉人們生活變化史展覽”,好不好?
2, 那么我們怎樣來搞好這個展覽呢?應該考慮到哪些情況呢?
二, 小組探究。
1, 師:讓我們按學習小組來自由地討論探究一下吧!
2, 分組:按照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將學生進行分組。
3, 小組討論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臺。
4, 小組分工。(寫介紹、講解、展示等到)
5, 小組交流一下各自的準備。
三, 教師小結并引導。
1, 肯定學生們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注意把有特色、效果顯著的小組的優點展示出來。
2, 提醒和要求學生們要盡心盡責,并且要抓緊時間完成必需的補充調查和搜集等。
第二課時
一, 展示前的準備。
各小組為展示準備三分鐘,教師在此時間內與各小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如將教室的桌椅進行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