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板書: 用心體會家
地形地貌
風俗習慣
名人
走進不同的家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地形圖,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2.拓展學生的眼界,認識不同的家鄉,感受祖國的博大。
重點、難點:
認識地形圖,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教學準備:
找一幅本地區的地形圖和全國的地形圖。
收集有關全國各地的地形風貌和情況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學生欣賞課本第14~15頁的內容。
2.探究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這兩頁上有一幅地圖,是什么地圖?它和周圍的幾張照片有什么關系?”請學生自由發言。
(這是一張專門的地圖,書上告訴我們,它叫“地形圖”。)
那么,什么是地形圖呢?請同學進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包括山脈、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類。)
地形圖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地勢:地表高低起伏的狀態。)
地形圖通過什么告訴我們?
(分層設色的等高線,不同顏色的線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對于地形圖有什么用途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
3. 小組合作活動。
將學生分成小組,分配給每位小組一張本地的地區的地圖,并且指定一個地方,請每個小組根據地形圖準備以下問題:這個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勢如何?海拔多少?那里有什么景色?
全班自由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地形圖,可以把地形、地勢看得一清二楚。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圖以及怎樣閱讀地形圖,現在大家說一說課本第14~15頁的地形圖和周圍的幾張照片有什么關系?”請學生自由發言。
(每幅照片表現了線條所指地區的地形。)
主要是圍繞各地的地形的顯著差異,使學生感受到祖國領土的遼闊,各地的景色不同,人們的不同風俗習慣。
總結:
你一定會驚嘆,我們祖國各地家鄉的自然環境是多么的不同吧!
板書 走進不同的家鄉
地形——地表的形態 山脈、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地形圖告訴我們地勢 地表高低起伏的狀態。
走進不同的家鄉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2.通過對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3.了解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與人們生活及其風俗習慣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找溫度統計的有關資料。
2、學生課前在16、17頁中找一幅感興趣的圖片搜集資料。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最近有一首歌很流行,想聽一聽嗎?(播放刀郎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你能聽出這是哪個民族的歌嗎?里面還講了哪一種水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