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四、編輯制作。
同學們將了許多有趣的家鄉節日及節日習俗活動,你們想不想編輯、出版一本“家鄉的節日集趣”手冊呢?我們一起合作來完成這個任務吧。
1. 引導學生確定手冊的結構。(如:封面、說明、目錄、內容〈文字、圖片〉……)
2. 小組合作制作。
3.展示評比。
4.教師小結。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其節日生活習俗。
2、能夠分辨出各種節日習俗中封建迷信的東西。
3、學會剪窗花的簡單技法,讓學生懂得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窗花里。
教學準備:
1、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活動。
2、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1、 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家鄉的節日及有趣的節日習俗。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
⑴出示三張圖片: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滿族的端午節。
說一說,圖片中是哪些民族的節日?這些節日有什么特有的習俗活動?
(那達慕,亦稱“那雅爾”,蒙古語是“娛樂”或“歡聚”的意思,這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娛樂活動。一般每年的七八月份,正當草原上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祭祀敖包時舉行,所以也有“敖包那雅爾”之說。解放后那達慕大會才真正成為草原人民慶祝豐收的歡樂節日。取消了祭祀敖包的宗教迷信活動,增添了文藝體育表演、物資交流等新內容。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潑水節期間,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到了夜晚,燃放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者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盡情歡笑。
端午,滿族過五月端午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為了祈福免災。滿族人講究房檐上插艾草以防病,還講究到郊外踏露水,據說用這天的露水洗臉、頭和眼,可以避免生瘡、鬧眼病。)
⑵播放三段錄像:西藏的雪頓節、回族的古爾邦節、維吾爾族的肉孜節
記清錄像片段中主要的節日習俗活動是什么?哪個民族的?
⑶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慶祝節日的習俗活動?
2、 剪窗花。
同學們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其習俗活動,老師選了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節日習俗活動——剪窗花,請大家一起體驗一下吧!
⑴教師展示樣例:說說窗花所蘊含的意義。
⑵學習剪窗花的基本技法。
⑶學生動手設計、剪窗花,教師巡回指導。
⑷學生將剪好的窗花用水貼在教室兩邊的玻璃窗上。
⑸說說自己所剪窗花的寓意,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
3、 教師小結。
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各個民族,不僅擁有各民族共同的節日,在每個民族內部,還有各民族特有的節日及其節日習俗活動。節日不僅上一種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
家庭作業:
1、 請父母欣賞自己剪的窗花。
和父母一起動手再設計、剪窗花為節日增添快樂的氣氛
主題三 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
課題1 遠離陋習 追求文明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區分社會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象及行為。
2、了解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象及行為對社會文明和發展造成的危害。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絕參與封建迷信活動。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從各種媒體宣傳中,搜集一些典型的陋習事例。
2、 自制錄像,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