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xiàn)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
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盡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
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nèi)外有園林170多處。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現(xiàn)存名園十余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獅園、怡園等。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主題二 扎根在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
課題1 鄉(xiāng) 音 鄉(xiāng) 情
教學目標
1、了解起源于家鄉(xiāng)的民間藝術及起特點。
2、了解民間藝術與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勞動生活情況的關系。
3、深化對民間藝術的認同感。
教學準備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鄉(xiāng)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間戲劇、音樂舞蹈的
錄象、錄音資料。學生向家長了解一些地方戲曲及民歌。
2、學生搜集一些自己家鄉(xiāng)和其他地方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為家鄉(xiāng)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深感驕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鄉(xiāng)的民間音樂呢?它可是我們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體現(xiàn),也是最能反映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鄉(xiāng)音鄉(xiāng)情。
二、欣賞民間音樂
1、教師播放不同地區(qū)的民歌與舞蹈:廣東的粵劇,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鳳陽花鼓》、苗族的《苗嶺的早晨》、陜北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山東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江蘇的《茉莉花》。
2、 學生欣賞并說說對不同音樂的感受。
3、學生說說剛才聽到的美妙的樂曲中有哪些樂器在演奏?教師出示嗩吶、馬頭琴、二胡等部分民間樂器的圖片,并適當加以介紹。
4、說說哪一段音樂是自己家鄉(xiāng)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5、欣賞不同地區(qū)的戲曲:浙江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東北的
二人轉(zhuǎn)。
6、教師小結:民間音樂是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實反映,
7、 能體現(xiàn)家鄉(xiāng)的
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
三、欣賞民間工藝品
1、由于每個地方的生活狀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個地方的手工藝品也是
各種各樣的。學生說說家鄉(xiāng)海寧的手工藝品并實物出示。
2、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旅游都會帶回一些當?shù)赜刑厣墓に嚻贰W生在實物
投影儀上展示各地工藝品,說出其名稱、樣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貼畫、麥秸畫、刺繡、彝族香袋等)
3、 教師出示根雕、葫蘆雕刻等民間工藝品的圖片,簡單介紹
其制作過程。加深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激發(fā)其熱愛之情。
4、教師小結:這些民間工藝品體現(xiàn)了當?shù)厝藗兊闹腔郏舶l(fā)展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真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