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
2、小結作業:可以抓住某一方面進行對比。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許多的變化,有的同學說教室寬敞了,有的同學說桌椅變新了,還有的同學說以前的黑板是木的,現在是磁的……這些都可以說明我們的學校在變化,很多同學都在運用一種對比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做的年表的重要方法。
3、小結調查方法:
同學們這些資料的獲得都是用了很多途徑:有向父母、爺爺、奶奶了解的,有向老教師詢問的……
四、學習制作年表
討論活動步驟:
(1)、了解并記錄爸爸、媽媽小學時的學校條件。
(2)、將記錄整理,模仿教科書的表格制作年表。
(討論表格中的橫向中的項目:上課、下課,課桌椅,黑板,教科書,人數,電燈……)
(3)、課后四人一組,完成設計自己的年表,比一比哪一組的年表最詳細、最整潔大方。
五、本課小結
1、學生小結本課收獲
2、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學校的過去、現在,我們不禁在感嘆:我們的學校變化真大呀!家鄉在變化,我們的學校在變化,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為家鄉的變化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題3. 生活中的智慧
教學目標
1. 模擬使用過去的生活用品,體驗生活的變化與進步。
2. 通過體驗活動,感受普通勞動者的智慧,培養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情感。
3. 認識簡單的實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學習制作簡單的年表。
教學準備
1. 教師搜集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暖被子用的湯壺、捅爐子用的火筷子、蒲扇、水瓢等。準備一兩種供小組體驗活動時使用的舊式生活用品。如大盆、搓板等。
2. 學生搜集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詢問家長,教科書上呈現的東西和自己搜集的舊物品,它們分別屬于什么歷史年代,有什么用途。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把調查、訪談時的對話做記錄或進行錄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2頁的課文。
2. 讀后發表意見:平時你見過這些東西嗎?你知道這些東西的用途嗎?
3. 導語:這些舊式生活用品記錄著過去年代人們的生活情況,反映了過去人們生活中的智慧,通過對舊物品的回顧和體驗,我們會對家鄉人生活的變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 展示
1. 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物品。 其他同學猜一猜這些東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
2. 教師展示自己找到的舊物品。 介紹舊東西的名稱,說明它的用途和長處。
3. 教師提問:當時,這些東西為什么被人們所喜愛和利用?現在哪些東西已經被淘汰了,哪些東西現在還在使用,為什么?
4. 教師總結。 這些生活用品的發明給當時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然而后來人們不斷在生活中有了新的發明和創造,代替了原來舊有的東西,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用品不斷更新換代。
三、體驗活動
每個小組選擇一種用具,親身體驗一下它的用途,時間大約在20分鐘左右。 一組用搓板洗小件衣服。一組用算盤計算幾個同學的家庭消費帳目。 一組用蒲扇扇一扇。
四. 學看年表
1. 引導學生看年表。
2. 說一說:每一橫排中的內容是什么?(同一類用品)
最上面的小標題說明什么?(不同時期)
這張年表告訴了我們什么?(告訴了我們洗衣用具、照明用具、納涼用具、熨衣用具經歷的不同時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