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此外,建議指出,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之后,西北歐、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使學生對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有一個總的認識,并為由德意志開始的歐洲宗教改革的講述做好鋪墊。
第二目“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初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教材從興起的原因、性質、指導思想、在文學藝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擴展及積極意義等幾個方面講述了這場運動。
(1)意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及實質。
教材敘述較簡略,可結合第一目并適當補充。文藝復興源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地,這絕非偶然,因為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于此,并產生了最初的資產階級,新生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先進知識分子順應資產階級的要求,進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張。這是其前提條件。不僅如此,意大利還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14、15世紀的意大利處在西方貿易的中心地位,經濟上呈現出繁榮景象,這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質環境。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各城市共和國的統治者和富商巨賈競相延攬才智之士,匯集了眾多的博學才子。可引用佛羅倫薩美第奇的話:“應該把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們作為天上的神仙對待,而不應該把他們看成是馱畜。”另外,意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條件。意大利是古代羅馬的故鄉,境內保留許多古羅馬的建筑遺址和典籍。各城市與拜占廷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有著長期的經濟和文化聯系,拜占廷帝國滅亡后,深通古希臘文化的學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鑒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風。
“文藝復興”從表面上看是歐洲先進知識分子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后才獲得“再生”與“復興”。這表明了文藝復興的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但它不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它表現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和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建議教學時針對“復興”一詞展開討論。并明確指出其實質:文藝復興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下面的教學中,還可以就古希臘的人文思想與人文主義加以對比。
(2)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本課的重要概念,建議先學習文藝復興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引導學生關注其注重人性的特點,增強感性認識,然后歸納其概念。根據學生的特點,也可以先明確概念,再由學生閱讀教材,結合史實討論說明。還可以與基督教神學加以對比分析,加深認識。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支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的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要求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以此出發,人文主義重視現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反對基督教的來世觀念和禁欲主義。主張發揮人們的創造力,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作家亞而伯蒂說:“人是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義重視科學實驗,鼓勵冒險和發財致富,認為事業的成功及發財致富是一種道德的行為。總之,人文主義就是一種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