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1)智者學派的出現
本目的講述可適當介紹公元前6~前5世紀希臘的發展狀況,引導學生分析智者學派出現的背景。古代希臘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奴隸制城邦,在廣大奴隸辛勤勞動的基礎上,希臘文化迅速地發展起來。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古希臘人信奉多神教,他們為諸神編制了豐富多彩的神話。相信神能主宰人間禍福,為了祭奠神而舉行各種慶典。于是這些神話也成了文藝作品取之不盡的題材。公元前6世紀,人們不再滿足于神話世界觀對世界的解釋,開始尋求新的關于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觀念。產生了眾多哲學家。希臘人把哲學稱為“愛智慧之學”,賦予它循理論智、探究天地社會人間萬象演變因由的任務。最早的希臘哲學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話之外憑觀察思考探討世界萬物的本原以及運動發展的規律,因而稱為自然哲學家。他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種現象,排除了當時神造世界萬物的迷信,激起了人們探索世界本原的強烈興趣。但他們忽略了人類的活動和創造性。
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希波戰爭中希臘獲得的勝利,希臘奴隸制經濟進一步繁榮,雅典的奴隸制的民主政治發展起來,達到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個人主義的成長,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產生了反對舊思想方法的運動。結果智者們開始放棄了對物質世界的窮理析微,轉而關心與人類自身更密切相關的題目。代表這種新知識傾向的是“智者”,他們的出現標志著希臘人的思想開始從對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轉向喧囂的人類社會。
(2)智者學派的觀點
本部分重點介紹智者學派的概念和他們的主張。公元前五世紀,雅典成為人文薈萃的中心,人們崇尚公開的精神。在公開的討論或辯論中,必須具有雄辯、修辭、哲學及數學等知識,于是“智者學派”應運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邏輯、數學、天文、修辭、雄辯等科目為業。是一些在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講演術和其他一系列知識領域內深刻而大膽的改革家。他們并不構成一個固定的學派,也沒有統一的學說,只是在思想傾向上有共同之處,遂被稱為一派。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和安提豐等人。
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后被稱為“普羅泰戈拉命題”。這一命題以承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運動發展為基礎,認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只能是個人的感覺和利害,把社會或國家理解為個人的集合,強調個人選擇。為當時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論根據。對當時流行的“神意”說加以懷疑。因為人是具體的個人,如果每個人都有其判斷事物的標準,就等于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
安提豐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雅典梭倫改革時期。他援引自然為根據,根據人在自然需求方面的平等論證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說:“根據自然,我們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無論是蠻族人,還是希臘人,都是如此。在這里,應當適時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樣的!
(3)智者學派的影響
智者學派是希臘社會發展,特別是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他們很少有系統著作傳世,但他們在當時和對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當影響。智者開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的有益嘗試,并從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結論。智者的啟蒙作用在于對自然、社會、國家、政治、法律、道德、人類社會的形式和規則,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明顯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隸主民主派有聯系,具有進步的傾向,有的懷疑諸神的存在,有的認為政治制度由人們協約公議而產生,非神所規定,有的則反對奴隸制本身,認為奴隸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