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教學建議:本目內容可提出問題,由學生閱讀,問題1.什么是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是誰?2.為什么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會出現智者學派?有何主張?3.什么是人文主義?意義何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目“蘇格拉底”,教材重點介紹了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他發出了“認識你自己”的吶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識”的觀點。他引導人們去思考哲學問題,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他的悲劇性的生命終結以另一種方式闡釋了先哲的使命。本目在教學時可適當補充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引導學生學習蘇格拉底的意志品質,注重素質的培養。
教學建議:本目多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身臨其境,暢談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同時注意為后面的教學設下伏筆。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本課的導入。大屏幕背景播放希臘文化的資料片,由學生講述所熟悉的希臘神話故事,通過故事中諸神的人格化,導出希臘是歐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發源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關于“智者學派”一目的教學,用資料片介紹古希臘的政治、經濟發展,讓學生帶著問題“為什么公元前5世紀希臘會產生智者學派”去觀看,然后師生共同討論,總結歸納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及條件。教師指出普羅泰戈拉、安提豐觀點的進步性。
關于“蘇格拉底”一目的教學,可以先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分配角色,課堂上演出課本劇,內容可涉及蘇格拉底的生活態度、思想主張及教育方法;也可一人扮演蘇格拉底,另一人扮演差不多同時代的中國哲人孔子,讓學生分析、比較中西文化,形成感性認識,繼而歸納上升為理性認識。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導入新課時,播放希臘文化的資料片,展示古希臘文化成就。
提到古希臘就不能不提到它為后世留下的無窮無盡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奧運會和它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奧運把競爭和友誼、沖突與和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希臘,去感受一下古希臘文化的人本主義特征。
案例二 在講授“蘇格拉底”時,安排學生可以表演的小劇目:
(1)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拉底問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2)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怎樣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么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于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并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于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