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楊諾勸教(第一天故事第二)
巴黎有個絲綢商,名叫楊諾,和一個猶太商人十分友好,幾次三番苦勸他拋棄猶太教,改信正宗的基督教。最后,那個猶太教徒表示,如果非要他政變信仰不可,那他先要到羅馬去考察一番再說,看看天主派遣到世上來的代表(教皇)氣派究竟怎樣。他果真趕到了羅馬,在教皇的宮廷里他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
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違反人道,耽溺男風,連一點點顧忌、羞恥之心都不存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孌童當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請求,反而要走他們的門路……
他又繼續留意觀察,把這些寡廉鮮恥之徒的貪得無厭、愛錢如命、買賣圣職等所作所為,全都看在眼里。觸目驚心的情況使那個嚴肅的猶太人提出這樣一個結論:羅馬才不是什么“神圣的京城”,乃是藏污納垢之所:教皇、紅衣主教,這些人本該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礎,卻無惡不作,無非要叫基督教早些垮臺,有一天從世上消滅罷了。
至此,讀者一定會象楊諾一樣,以為他再也不會皈依基督教了吧;可是薄伽丘顯示了一位短篇小說作家的技巧,讓亞伯拉罕把話頭一轉,使故事得到了一個出人意外的結局:“可是不管他們怎樣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可還是屹然不動……這么說。你們的宗教確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其正大神圣。”因此他竟下了決心,到教堂去接受基督教的洗禮了。
瘸子求醫(第二天故事第一)
一開始就是鬧哄哄的場面,只見全城的人都在忙著把那些跛腳的、瘋癱的、瞎眼的,以至各種各樣畸形殘廢的人都找了來,涌向教堂,他們熱切地期待著奇跡的降臨;原來據說有一位“圣徒”升天去了,只消碰一碰他的圣體,就會百病消除。人人都在熱切地盼望著奇跡降臨,誰知來了三個賣藝的小丑,說是瘸子求醫,于是假戲真做,還居然惟妙惟肖,存心讓人上個大當。這可犯了眾怒,那個“瘸子”為此挨了一頓好揍,還險些兒送了老命。在人人都成了愚夫愚婦,都迷信奇跡的時候,開這么一個玩笑,需要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潑皮精神。同樣,寫這么一個故事,把這宗教狂熱還原為一場荒謬可笑的活劇,清楚地攤開到人們的眼前來,恐怕同樣是眾怒難犯的事,同樣需要拿出些勇氣來吧。薄伽丘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天使出丑(第四天故事第二)
一個為非作歹的壞蛋,搖身一變,披上一件法衣,居然成了亞爾貝托神父。“本來是只吃羊的狼,現在竟變成了牧羊人”,而且聲譽日增。他編造一套神話,把一個頭腦簡單的婦女騙上了手,使她還以為是蒙受加百列天使的垂愛,不勝光榮之至。但是這個披著天使外衣的神父的奸計終于敗露,他被當作一頭畜生牽到威尼斯廣場去示眾,他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在題材類似的一組故事中,要算這一篇最叫人拍手稱快了。
裁判官的故事(第一天故事第六)
有人在酒店里多喝了幾盅酒,一時高興,隨口說道:他正在喝的美酒,就連耶穌都可以喝得。這話傳到異教裁判所的裁判官的耳朵里,立刻成了非同小可的事件。所謂“異教裁判所”就是天主教會暗中監視人民一言一行,實行思想統治的特務機構。在故事中,那擔任裁判官的神父,“不光是管著人們信主不信主,就連人們有錢沒錢,他都要管到”;現在這神父打聽到說那句戲言的人,又有田地,又有金銀。這樣好的機會豈能放過,就下一道緊急命令。以嚴重的罪名把他逮捕了。他污蔑基督是一個大酒徒,這還了得,足夠構成把他送到火刑柱上活活燒死的罪名了。后來那人托人疏通,還“獻上一大塊‘脂膏’,讓神父涂在眼上,也好醫治修士見錢眼紅的毛病”。這樣,才算得到從輕發落,拘留幾天后被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