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2.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
本目教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概括啟蒙運動的內容。“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他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可見,這種思想完全是針對“中世紀只知道的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31頁)而提出的,而“要觸犯當時的社會制度,就必須從制度身上剝去那一層神圣外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頁)所以啟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斷去剝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權主義、專制主義,以此達到資產階級所號召的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實現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3.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國最早的啟蒙思想家。
這一知識點教材介紹得很簡單。可以讓學生閱讀相關【歷史縱橫】。17世紀起,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英國和荷蘭走在了最前列,在這個經濟基礎之上,在英國出現了早期的啟蒙思想家。霍布斯的思想對啟蒙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他提出了“社會契約”的思想,認為國家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而創造的,君權是人民授予的,這就剝掉了國家、君主所披掛的“神”的外衣。但他并不反對君主專制,而是將“君權神授”變成了由社會契約所授予的,他認為君主專制是國家組織的最好形式,他堅持臣民要絕對服從君主。另一個英國著名思想家是洛克,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會契約學說。但在國家的職能問題上,他認為按契約成立的國家不僅保障公民的自然權利,還要保護私有財產。在國家政權形式上,他主張立法權、行政權和管理對外事務的權力應分別屬于議會和君主,所以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他還承認分權中的立法權應占優越地位。他的理論是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1688年“光榮革命”的辯護,他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典型代表。
4.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高潮。
這一知識點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插圖《法國凡爾賽宮鏡廳》,解決:“為什么法國會成為啟蒙運動的高潮所在”這一問題。18世紀的法國社會在經濟方面,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發展程度較高;同時法國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貴族和僧侶兩大特權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日益加深,擁有經濟實力的新興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仍處于被壓制地位,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會矛盾激化,因此,法國的啟蒙運動興起。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進一步完善了啟蒙思想,促成了啟蒙運動的形成,推動了歐美的思想解放運動,并對全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有力地沖擊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從而在世界近代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眾多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把歐洲的啟蒙運動推向了高潮。
建議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繼文藝復興之后,17~18世紀的歐洲再次發生了思想解放運動?引導學生從經濟、階級關系、政治、思想諸方面回顧17世紀歐洲發生的重大變化,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啟蒙運動的發生還與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17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是什么?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什么影響?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本課教材時發現的、自己尚不能解決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