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制作學習活動中,盡量放手,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相互合作,人人動手一起制作,進而在制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巖石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并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種類和神奇的美石和奇石,產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進而引導學生在考察過程中發現巖石的用途,了解更多的巖石信息,培養學生研究巖石的興趣。
板書設計:
制作巖石標本箱的一般步驟:采集巖石—砸新斷面—洗凈—晾干—分類—編號—作標簽
課堂檢測:
1、花崗巖、砂巖、灰石巖、頁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的基本特征
2、制作巖石標本箱的一般步驟?
教學反思:
一、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明確研究目的。
本課開始,我巧妙地抓住了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從我們學校附近的文化藝術城的奇石展圖片和各種礦石圖片談起,引導學生欣賞了美輪美奐的巖石圖片,領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了常見巖石標本箱,將學生很自然的帶入了本節課的教學情境中。
二、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探究活動順利展開的前提。
教材通過做個巖石百寶箱的活動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所以,課前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搜集各種各樣的小巖石,并把它帶到學校里來,以供小組合作使用。考慮到單純的拋出這個活動學生無從下手,我提前讓學生欣賞了常見巖石標本箱。學生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常見巖石標本箱的制作標準,以及標本箱內標本的分類、標本的擺放、標簽的設計、目錄的編寫等等。這時給巖石分類,制作巖石百寶箱的活動隨之被引出,動手制作也就成了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規范標簽的基本格式,為下面學生制作百寶箱的活動做好準備。
三、讓學生自主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在滿足孩子發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創設條件讓他們能直接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讓孩子們在“做中學”。使學生在制作巖石百寶箱活動中,激發探究巖石的興趣,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讓學生將探究活動延伸到戶外、課外。
各小組的巖石百寶箱做好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巖石博覽會,展示巖石百寶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參觀過后又引入評價機制,現場讓同學們對自己小組或其他小組的百寶箱進行評價和交流。最后,我還將百寶箱的補充和完善活動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進一步搜集更多的巖石,使自己制作的巖石百寶箱更加豐富。同時,這也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學生進行長期研究的能力。
第五課 巖石的用途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前兩課學生初步掌握了認識巖石的方法和認識了常見的巖石后,知道學生認識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并引導學生對巖石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巖石中有價值的信息,了解人類與巖石資源息息相關,滲透對巖石礦產資源的保護意識。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搜集和處理信息,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查閱有關巖石的資料。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知道人類的巖石開采活動給保護資源和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理解保護巖石資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