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深成巖漿巖的產狀以巨大的塊狀巖體為主,其邊緣與其他巖石的接觸線一般是圓滑的曲線。在深成巖分布區地形高差小,地面水系以樹枝狀形式為特點;沉積巖的單層厚度及巖層傾角對地貌形態影響甚大。薄層巖石構成的地貌形態一般較破碎零亂。水平巖層與傾斜巖層對地貌形態影響也是不同的,水平巖層易形成平頂高地。
地表物質的組成成分、堅硬程度和物質結構影響著地貌形態的發育。一般來說,巨大的花崗巖體因垂直節理非常發育,往往形成奇峰林立、陡峻高聳的山地,如黃山、華山等;大面積基性熔巖流常構成階梯狀的熔巖臺地,如長白山地等;中生代紅色巖層比較容易遭受侵蝕,多呈波狀起伏的丘陵,如華中和華南的紅巖丘陵、四川盆地中部丘陵;而古老的結晶巖大多為高峻的山地,如秦嶺、泰山、橫斷山脈等。在干旱地區,地表缺乏植被覆蓋,在風力作用下,沙丘廣泛分布。
在我國境內,黃土和碳酸鹽巖分布面積甚廣。我國黃土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甘肅、陜西及山西省等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構成了獨特的黃土地貌區;碳酸鹽巖在我國分布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是世界上巖溶面積最廣的國家,其中尤以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巖溶面積最大。如兩廣地區的熱帶峰林;華中亞熱帶巖溶丘陵和洼地;華北溫帶巖溶泉和干谷。廣西桂林、陽朔一帶的石灰巖峰林,馳名中外,被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一單元 熱脹冷縮
第一課 溫度計的秘密
教材簡析:溫度計是學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測量儀器。在前面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已多次使用溫度計,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度計的秘密》一課。意在以溫度計內的液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為引子,借助對各種液體的探究,讓學生認識液體在一般情況下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繼續培養學生利用簡單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1、能夠觀察液體受熱受冷時液面高度的升降變化,會提出有關液體性質所涵蓋的科學奧秘的問題;
2、會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假設;會根據有結構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3、會與他人合作探究;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水受熱時液面會升高,受冷則會降低的現象;
2、通過探究體驗到液體一般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習慣與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對探究液體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現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熱脹冷縮原理的運用,從小養成認真觀察,主動探究生活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怎樣通過實驗知道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實驗桌上:溫度計、一杯熱水、一杯冷水。
儀器車上:錐形瓶,12個燒杯(分別裝有醬油、醋、橙汁等)、帶玻璃管的木塞1個,熱水;冷水;溫度計、熱脹冷縮與人類關系、各種各樣的溫度計資料等。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溫度計,請學生測試小組材料中的燒杯里水的溫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溫度計中液柱的變化,提出探究性問題:“測量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為什么溫度計的液柱高度可以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呢?”激發學生交流測量中的發現大膽質疑,引入本課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