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二)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創設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討,形成并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并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發現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實驗一種液體后做好觀察記錄再進行下一步另外一種液體的實驗學習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實驗、歸納,并以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歸納的單一個體越多,歸納越科學。
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進而實現資源共享,豐富自身認知。
(三)充分激發學生課后拓展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六、學習小結:
彩虹的秘密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太陽光是由七種不同的色光組合而成的,我們看到的物體的不同顏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在實踐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種不同的色光。
教學難點 認識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種不同的色光。
教學準備 教師
準備 1、形成彩虹的實驗材料──水盤、平面鏡、紙屏、噴霧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體顏色的材料──幾張不同顏色的紙片。
學生
準備 1、空心塑料三棱鏡
2、 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紅、綠、藍圓形卡紙等。
教學過程設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
學
活
動
過
程 教學活動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1、談話:
(1)(出示彩虹掛圖或投影片)你們認識它嗎?說一說彩虹是什么樣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時候出現?出現在天空的哪個方向?
(3)關于彩虹你還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
2、講述: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彩虹的形成及關于光的有趣問題。 學生回答 能過圖片初步了解彩虹
探究 1、認識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構成的。
(1)談話: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系?
(2)講述: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們來做個實驗。每一組水盤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盤端到陽光下,把平面鏡正對陽光,斜放在水盤中,對面放置紙屏,調整平面鏡和紙屏傾斜度。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5)出示學具 空心三棱鏡
(6)小結:陽光照射在空心三棱鏡,平面鏡對面的紙屏上就出現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陽光變成的平面鏡上,平面鏡對面的紙屏上就出現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陽光變成了七種顏色的光。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你看到什么現象?數一數,有幾種顏色的光?它們像什么?
你能按順序說出各種光的名稱嗎?
通過對彩虹的制作和探究了解彩虹的成因及光的色散原因。
探究 2、認識彩虹的形成。
(1)提問:陽光為什么會分散成七種色光形成彩虹呢?
(2)講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個實驗。
每個組都有一個噴霧器,噴霧器的瓶子里裝有水。我們到室外向陽處用噴霧器背著太陽向天空噴水,觀察到什么現象?
(6)師生小結:陽光是由七種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轉晴的天空仍然懸浮著很多小水珠,它們像水中的鏡子一樣,將白色的陽光分成七種顏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總是出現在太陽的哪一邊呢?
(7)提問:你還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樣的的七色光?你還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 (3)學生分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