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4.在每塊巖石上滴一滴鹽酸(注意安全),冒泡嗎?
【實驗現象及結論】
巖石名稱
觀察結果
花崗巖
顏色:花斑(白、肉紅或黃褐、黑);硬度:很硬;結構:塊狀; 遇鹽酸:無反應。
頁巖
顏色:紅褐色或灰色;硬度:較軟;結構:薄層狀;遇鹽酸:無反應。
石灰巖
顏色:青灰色或褐色;硬度:較硬;結構:顆粒狀;遇鹽酸:冒泡。
大理巖
顏色:純白色或有花紋;硬度:較軟;結構:顆粒狀;遇鹽酸:冒泡。
放大鏡的使用
放大鏡是簡單的放大儀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兩面凸的透鏡。一般的放大鏡能夠將物體放大5~10倍,也有能放大20~30倍的。
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一般5倍以下的放大鏡使用時,可將放大鏡放在被觀察的物體上,上下移動直至看清楚為止。10倍以上的放大鏡如果也用同樣的方法,往往使觀察對象變形,因此,應將放大鏡放在眼前,再用另一只手移動觀察對象直至看清楚為止。
4課 做個巖石百寶箱
做個巖石百寶箱
【實驗目的】制作巖石標本。
【實驗材料】木板、三合板、采集的各種巖石、標簽紙。
【實驗步驟】
1.用木板、三合板等制作一個標本盒。
2.將采集或收集來的巖石洗凈,加工成適當大小。
3.將選擇好的各種巖石裝入盒內,貼上標簽,留作標本。
6課 巖石的風化
巖石風化的分類
巖石在日光、水分和空氣的作用下,逐漸被破壞和分解為沙和泥土,稱為風化作用。沙和泥土就是巖石風化后的產物。巖石的風化分為:①物理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溫度變化引起的巖石脹縮、巖石裂隙中水的凍結和鹽類結晶引起的撐脹、巖石因荷載解除引起的膨脹等。②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對巖石的溶解作用;礦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礦物,從而引起巖石膨脹崩解的水化作用;礦物與水反應分解為新礦物的水解作用;巖石因受空氣或水中游離氧作用而致破壞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風化作用。包括動物和植物對巖石的破壞,其對巖石的機械破壞亦屬物理風化作用,其尸體分解對巖石的侵蝕亦屬化學風化作用。人為破壞也是巖石風化的重要原因。巖石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和微風化4個級別。
溫度變化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實驗目的】探究溫度對巖石的影響。
【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鑷子、小塊巖石、燒杯、冷水。
【實驗步驟】
1.用鑷子夾住一小塊巖石在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觀察有什么變化。
2.照上述方法反復做幾次,觀察這塊巖石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
巖石的表面出現裂縫,而且裂縫越來越大,甚至一塊塊往下掉碎石屑。
【實驗結論】
當巖石受熱時,體積膨脹,由于巖石從表面到內部受熱程度不一樣,因此整塊巖石各部分的膨脹程度也就不同。當巖石受冷時,體積收縮,同樣,由于從巖石表面到巖石內部冷的程度不一樣,整塊巖石各部分收縮的程度也不同。時間長了,巖石各部分總是脹縮不均,內部結構就會受到破壞,產生裂縫,甚至脫落下碎石屑。
巖石的風化與分解
大約在2xx年前,人們可能認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恒不變的特征?涩F在我們已經知道高山最終將被風化和剝蝕為平地,湖泊終將被沉積物和植被填滿,沙漠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行蹤不定。地球上的物質永無止境地運動著。暴露在地殼表面的大部分巖石都處在與其形成時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巖石極易發生變化和破壞。表現為整塊的巖石變為碎塊,或其成分發生變化,最終使堅硬的巖石變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礦物和巖石在地表條件下發生的機械碎裂和化學分解過程稱為風化。由于風、水流及冰川等動力將風化作用的產物搬離原地的作用過程叫做剝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