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1、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什么?
2、你還見過哪些溫度計?
3、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嗎?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內容,課前我就在想對于這樣以技能培養為主的教學內容,該如何突出新課程的理念,如何區別傳統的教學呢?
我想本課學生的技能掌握是關鍵,這和自然課是沒有區別的,可以在此過程中更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為此我設計了有別于以前的兩個教學活動:一是觀察研究溫度計,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此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認識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看,有些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有些則沒有很好的理清思路。如表現好的學生不僅能說出,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而且還能說出溫度計受熱是從外到里“一層一層”進去的,先上外面的玻璃,再是里面的液體。
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測一測等方法研究溫度計的用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親自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機會。希望使學生通過經歷科學的“探究—發現—運用”的過程,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諸方面都得到協調和諧的提高和發展。通過實踐我發現,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溫度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真切的體會使用溫度計認識事物特征的價值,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這樣設計,1、課堂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我們在教學前必須要預設,我們的預設要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真正地“卷入”到活動中去。如在這堂課的開頭,教師以聊天的方式,讓學生判斷哪杯是熱水哪杯是冷水,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學生構建了溫度的概念。對于溫度計,四年級的學生一般接觸過,但大都沒有準確的認識,所以,可以說他們對溫度計是既熟悉又陌生的。2、滿足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要注重培養兒童學會自行探究的能力和習慣”,兒童與生懼來也就有一種探究的習慣,當有了不同的觀點,就會提出自己的疑問等。當學生第一次測量了溫度之后,他們滿足了探究的欲望,但同時,新的探究欲望、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當他們面對自己暴露出的對溫度計的原有認識時,他們矛盾了,他們困惑了(為什么每個人測的溫度都不一樣,難道我們出錯了……),水到渠成,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溫度計,他們再一次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
第二課 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
教材簡析:本課與《溫度計的秘密》一課共同探究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本課主要探究氣體及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教科書以自行車在夏天充足氣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經驗為例子,導出氣體熱脹冷縮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然后再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科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學習目標:
1、能針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的科學實驗。
2、通過大量的氣體與固體實驗,獲得科學結論,認識到科學實驗是可以重復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