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2.長度為22cm,寬度不超過lcm的紙 條,共22條。
3.編圖案用的各色紙條(可選擇三至四 種顏色,各備20條,規格如前)。底子的花紋和色彩可預先構思。
4.編織用具:薄竹片、剪刀、膠水。薄 竹片長度為15—20cm,寬度小于lcm,末端
呈刀尖狀。
教學過程
第 一 節
一、講新課:展示民間編織物掛圖,結合課本所提供的圖例進行講解:
1.壁掛是掛在居室墻上作為裝飾用的工藝美術品,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有用編織
方法制造的,也有用陶瓷土燒制而成的,還有用其他材料和不同方法制作的。用紙來編
織的,就叫紙編壁掛。
2.制作分兩步完成:
①編織底子;⑧織上花紋。
編織壁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織底子時同時織出花紋;另一種是先織好底子,然
后再加上圖案。
二、教師演示編織方法:
1.出示已織好的底子,抽出最后的幾條,結合制作步驟圖進行演示,說明編織方法。
2.要將每條紙條收緊,盡量不留空隙,可把最后一條的兩端用膠水粘牢,底子的左右兩端和下端各留出適當的長度,以作邊緣裝飾之用。兩端的紙條要折齊,否則應作規律性的處理。
3.在編好的底子上設計圖案紋樣,處理分色,然后用彩色紙條編織圖案。對超出紋
樣輪廓線的紙條,要把正面的剪去,在背面的可剪可不剪。
三、學生作業:
每人制作一幅紙編壁掛,要求紋樣、色彩簡潔大方。在編好的底子上織花紋時,如果紙條不易穿過,可用薄竹片帶引。本課只要求完成底子的編織。
四、小結:對編織工藝的掌握情況作小結。
第 二 節
一、小結前課:檢查前課編織底子的情況,指出要改正的缺點,然后由學生整理作業上不妥之處。
二、教師講解花紋圖案的設計要求:
1.編織紋樣應簡練,以大塊形狀為主;體,宜采用直線、折線式設計,這樣才符合
紙編織工藝的要求。色彩選擇應注意與底色:的對比,如果用淺色底,則要用深色花紋;用
冷色底,就要配暖色花紋,反之亦一樣。
2.編織時,線條或塊面均由小格方形色;塊所組成,弧線、斜線均呈梯級狀,這是編
織紋樣的特點,務必向學生講解清楚。
三、結合制作步驟圖,講解設計方法,演示制作過程。
四、學生繼續作業:制作時要求細心,工藝精巧。
五、講評:全班同學把作業陳列出來,共同評議,選出最優秀的留作美化教室用。
一、第一節課要求完成底子的編織。所有用于編織的紙條裁割要符合標準,色紙可用現成的,也可用紙質韌性較強的圖畫紙,涂上水粉色后再進行裁割。各色紙條最好由教師統一到印刷廠購買,請廠方裁切成條,這樣才準確好用。
三、 制作時底子上需裝飾處(即構思時打上“×”記號的位置)要利用薄竹片細心跳起,穿進紙條的一端,并固定好后,根據紙條穿插所需的長度量好量準才剪斷,依照編織方法,把紙條編到底子上。如果紙條較長,可整條一次完成,顏色相同的應在適當位置穿入,再由下而上穿過來,最后抽緊。穿插時不要弄斷紙條,完成編織步驟后,要在背面把紙條粘牢。 策二節課要求將整幅壁掛完成。
課題:漂亮的樓房(制作) 兩課時 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教材分析
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里,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些高樓設計新穎,形式各異,充滿著現代氣息。它們是建筑設計師的智慧結晶,也是干千萬萬建筑工人用雙手創造出來的豐碩成果。本課以漂亮的樓房作為制作主題,既可發揮小學生喜愛動手制作的長處,也可激發他們對立體空間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本課選取了兩幀城市高樓大廈的照片,左圖是以立方體為主體結構的建筑,右圖則以球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形,背景也是立方體結構的建筑。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樓房結構除了大體結構不同,還有形狀上的區別,排列方式多變的窗戶,更增添了外形美,這些都給予學生在制作時以有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