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作業要求
利用兩節課的時間制作一款美觀而實用的小靠墊。
課前準備
一、布置學生準備制作用品:
1,各色廢舊布料,最好有一兩塊較大的,用以制作基本造型。
2.縫紉用具:針、線、剪刀、漿糊等。
3.靠墊內的填充物:泡沫塑料、碎布、棉花等。
二、教師示范用的針、線、布等。
教學過程
一、教師板書課題,說明靠墊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興趣,應結合課本范圖點明“有趣”的要求。
二、請學生說說什么才算有趣。
三、啟發學生構思靠墊的整體造型,可以用動物、植物的花、葉、蔬果等形象和各種幾何形狀作外形。
四、把構思好的外形用粉筆畫在重疊的兩塊布上,布的面積最好能有兩只手掌的大小,約20cm×20cm,如無大塊布料,也可用碎料拼接成大塊。·
五、用剪刀把布按樣剪出,要重疊著剪,注意分清布的底和面。
六、縫合。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講解穿針、打結、進針的常識,以針線作具體演示,并讓學生即席作進針練習。
七、學生作業:本節課要求完成大形的設計與縫合,如需在形內加裝飾的,則先把
飾物縫上,再縫合外邊?p合時,注意留出放填充物的口子,在第二節課全部完成。這種變廢為美的制作是創造美的過程,使學生在其中體會到創造美的樂趣,同時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任何時候都不亂丟垃圾,養成美好的習慣。
第 二 節
一、教師檢查前課,根據作業的優缺點,指出糾正的方法。
二、學生繼續完成作業:
1.根據裝飾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色布,像布貼畫一樣添加漂亮的裝飾物?上扔脻{糊粘上,如能用針縫上則更好。
2.在縫好的布袋里填充某一種填充物,應視材料的彈性、伸縮性來決定分量,一般應較飽滿。然后把口子縫上。 。
三、講評:
1。讓學生相互交換靠墊,放在坐椅上墊背,看看是否舒服。
2,比一比,看誰的造型、做工細致。
課題:括接造型(制作) 一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空間立體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養成精心、細致的制作作風。
作業要求
完成一座能站得穩,美觀而和諧統一的插接造型作品。
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幾件插接造型作品及幾塊已剪好的插接硬紙片供演示之用。
二、學生作業用品:硬紙片、剪刀或鉗紙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讓學生談論好看與否?
二、講新課:講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學生認識到,一些很簡單的材料,通過插接構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設計出成功的藝術品。
三、根據課本內容范圍說明插接造型的制作步驟,先設計插接造型的基本部件,插口與插片要互相吻合,基本部件可隨意增減。出示插接硬片給學生看,然后教師將預先準備好的兩款示范作品分解開來,著重講清紙片形狀的設計(見教材分析),并作插接演示。
四、學生作業:每人制作一件插接造型。要求插片有三片以上,教師輔導時應留意上列要求,發現有誤,及時糾正。
五、講評:讓學生觀賞作業后,對這種造型發表觀感,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課題:風(想象畫) 一課時
教材分析
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何用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應誘發學生借助刮風時可視的場景進行豐富的想象,畫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啟發他們對生活現象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積累經驗,作畫時將生活感受用概括、集中、強化、夸張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現出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