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課本中還選取了兩張學生作品,均是以瓜果為題材的中國畫,畫中批把、葡萄、葉子的畫法,都有水墨畫的韻味。作者參照了大師作品的畫法,但構圖則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組織和處理,體現出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用筆、用水、用墨的技巧都處理得較好,顏色雖然用得不多,卻具有以少勝多的水墨畫的特點。尤其《批把》一面,充滿稚氣,毫不遮掩地把對象平列地表現出來。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國畫技法時,除了借鑒、模仿名家作品外,應根據自己的立意、構思,大膽涂抹,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的
一、通過學習畫瓜果,鞏固前一課所學到的基本技法(執筆、運筆、水、墨、色的運用方法)。
二、學習一點中國畫構圖的初步知識, 畫出有自己感受的水墨畫。
作業要求
一、畫一幅以瓜果為題樹的中國水墨 團。
二、按不同的對象運用中鋒、側鋒的筆法,摹仿大師行筆的輕、重、緩、急及墨色的濃淡來表現對象。
課前準備
一、 準備較大幅的以瓜果為題的水墨畫掛圖(如齊白石、吳昌碩等大師作品)。
二、 教師示范用品。
三、學生作業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提問:前一課畫什么?是用什么筆墨技法畫成的?請講述用筆用墨的過程宣布本課任務。
二、講新課:
1,出示大師作品,結合課本中的范圖指導學生欣賞,仔細觀察作品中的筆墨技法,讓他們想一想:作品和范圖在哪些地方使用中鋒、側鋒和濃墨、淡墨?運筆方法如何?在啟發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加以講解、介紹大師作品的布局、構圖以及具體細節的處理。(見教材分析)
2.分析學生作品,應指出作者學習了水墨畫技法后,能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上,兩幅作品都具有自己的面貌和特點。
3.按照步驟圖講解作畫步驟,邊畫邊講:
①葉子要有大小、疏密、聚散之分,應注意他們組成的大塊墨塊的外形.用了幾筆畫成。
②果子的組合也要有聚散之分,要注意果蒂的位置,因為它能表現出果子的朝向。用一筆或兩筆畫成,果蒂留空。
②要在葉子墨色未干時畫上葉脈,然后點果蒂,加枝。枝干要將葉和果連接起來,注
意枝條交叉應有變化。
④下筆前要想好怎樣運筆,落筆要肯定,筆內含水要適當。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仿照《芭蕉批把》或別的作品畫一幅瓜果水墨畫。
四、講評:對比前課蔬菜水墨畫的畫法,共同評議。
一、 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在執筆、運筆時的姿勢要正確,提醒學生在調水、墨、色時不要調勻,并要試筆,從中積累經驗。
二、 要尊重學生自己的處理,使作品保留兒童畫的特點。對明顯的不足之處,應啟發其作補足處理,讓他們把自己的構想充分表現出來。
課題:古裝戲曲人物(記憶畫) 一課時 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教材分析
我國傳統戲曲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藝術。古裝戲曲人物的扮相和衣著都色彩鮮明,紋飾華美,具有民族風格,為兒童所喜愛,并能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課本選了四幅戲曲人物劇照,包括了老生、花旦、武生、丑生等各類角色,有單個人物的亮相(造型),也有表演坐車的群像。如武生,身穿銷甲,頭戴有雄雞尾的頭盔,前面的虎頭和背后插著的四面旗子,都顯示出武將威風凜凜的氣勢。頭盔上的飾物以及披肩、盔甲上的鱗片、護腕都很有特色。右面是花旦的照片,突出了頭上的飾物,披肩上的花紋結構很清楚,手勢是戲曲中典型的動作,臉上兩頰的紅色和額頭、鼻梁上的粉紅色相互對,使人物神采奕奕,顯現出戲曲人物化裝的特點。由于學生欣賞戲曲的直接機會不多,照片上的形象可作為講課及學生作業時的依據。學生作畫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角色衣著的打扮,臉部表情,以及動態等典型細節的描繪。人物群像表現了一出戲中的一個情節,以及在這個場面中每個人物之間的互相組合;人物之間的呼應、手勢、眼神、動態等處理要得當,對服飾也要細致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