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
讓學生回答: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說明了什么?
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在輕松的氛圍中競爭。
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行政訴訟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2、國家為什么制定《行政訴訟法》
3、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表明中國已走上依法治國的道路。
教 學 內 容
課題名稱
依法治國
學科
政治
總課時數
版本名稱
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冊
單元章節名稱
第八課第二框
誰都大不過法律
頁 碼
第 90 —93 頁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八課的第二框題,此前,學生已經學了《依法治國》,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的重點就是依法治國,所以此框題是這一課的中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2、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培養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
教學重點
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
要讓學生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一定的難度,需加以引導和探討。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
教具學具:錄像、漫畫
補充材料:1、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2、漫畫:點撥王p56—12題:年10月25日,13歲的孫海獨自在一家小商店中用12元錢購買了一只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的某品牌保暖袋,隨后用拳頭將袋打熱,放入貼身褲腰處取暖。不料這個溫度高至60攝氏度的保暖袋沒落至其右小腿上,留下了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創面。經治療,用去醫藥費近3000元。事發一月后,當地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無果。孫海的父親逐向法院起訴,要求店主王某賠償醫療費、交通費和精神損失費等。
教學流程
第 2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個
性化調整
一、新課導入
二、講授新課
三、小 結
四、課堂練習
1、讓學生閱讀書中短文《朝令夕改》
2、提出問題:國君為什么早上說定死罪,到了晚上又說沒罪了呢?
3、歸納學生發言后,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討論:究竟是權大還是法大。
2、依法治國的含義
3、播放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歸納總結
點撥王:p56
12題、漫畫題
閱讀短文,感悟思考。
讓學生自由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談到:
法治的最根本的標志,就是在法律與個人意志發生沖突時,是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意志,還是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
將學生分成二組討論,通過引導,歸納總結
讓學生搶答
觀看短片,思考問題:“怎樣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讓學生回答:公民應怎樣提高法律意識
從學生熟知的情境入手,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為導入新課作鋪墊。
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一、法治與人治的區別
二、依法治國的含義
三、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執法必嚴
違法必究
四、公民應提高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