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案
活動重點:
初步了解我國地形地貌的基本特點及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活動難點:
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中國地形圖、歌曲《黃土高坡》錄音帶。
2.學生課前搜集一些反映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歌曲或文章。
活動過程:
一、看圖猜地名
1.教師出示各地的自然風光圖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鄉、沙灘等。
2.引導學生欣賞后回答問題。
(1)猜猜這些圖片可能拍自祖國的什么地方,為什么?
(2)這些地方有什么特點?
(3)用幾句話描述它的特點,給它取個好的名字。如:椰林海韻……
3.學生匯報,教師小結評價。
4.過度:遼闊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鄉河流交織、風景秀麗,請大家想想我們家鄉的自然環境又有哪些特點?
二、家鄉的風景、家鄉的美
1.學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鄉自然環境的圖片、文字資料,發現家鄉的環境特點。如:家鄉綠樹成蔭,象綠色的海洋;家鄉山多,大大小小的山巒疊起;家鄉的梯田如詩如畫……
2.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制作“家鄉自然環境名片”。教師指導學生聯系家鄉實際,制作的名片能反映家鄉的地理環境特點。
3.展示成果,評價鼓勵。將名片粘貼在黑板上,組織學生分組上臺欣賞、評選最滿意設計獎。最后由獲獎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設計的名片。
三、分析祖國地形特點
1.找出地形的類型。如:橘紅色的代表高原、綠色的為丘陵、黃色的代表盆地,等等。
2.說說各種地形有什么特點。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地形圖,從中總結我國地球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話概括中國地形的一些基本特點。如:河流多自西向東流、西邊的多是山脈,地勢高;而東邊的是丘陵,地勢相對較低;等等。可以讓學生通過地圖總結,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總結,說說他們去過的地方的地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要補充一些信息。下面的信息可供教師參考。
我國地貌、地形多樣,類型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布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區。中國和尼泊爾接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6.27米,是世界最高峰。
四、從文學、藝術角度感受地形的美、奇
1.過度: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祖國風光秀美以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確實,我們的祖國就是這么美麗。生長在這樣美的地方,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學生回答)正是這份喜悅,使得藝術家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贊頌這些美好的事物。下面我們聽一首歌。
2.播放《黃土高坡》。教師引導:你知道歌曲中描述的是怎樣的地形?(學生回答)還有很多這樣的藝術作品都反映了我國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我們一起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欣賞。課前,老師請大家尋找一些這樣的藝術作品,F在,我們開展交流活動。
3.教師提出活動建議: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
(1)唱一唱反映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特點的歌曲。如《山路十八彎》、《青藏高原》、《我是草原小騎手》、《趕海的小姑娘》、《瀏陽河》、《夢里水鄉》、《天堂》等。
(2) 讀一讀描寫我國各地自然景色的文章。如《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草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