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四冊教案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測量,驗證估測結果。
(1) 看來同學們估的長度都不一樣,要想知道這支鉛筆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有根據的好辦法嗎?(用尺子量)
(2) 動手實踐。親自用尺測量鉛筆的長度,并把結果填在書中的表格里。
(3) 匯報結果。驗證于估測的差距。
3.說一說。
通過交流,熟練掌握1分米的實際長度以及分米與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1) 你們知道10厘米是多長嗎?用手表示出長度來。
板書:10厘米就是1分米。
(2) 介紹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上可以用符號表示出來,誰給大家講一講。(指名介紹)
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們會用符號表示出來嗎?指名上前寫,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完成。
全班齊讀公式。
(3) 活動。
a. 讓我們用分米為單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b. 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距離也是1分米?
c. 指名匯報。
(4) 觀察直尺,然后討論出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板書、齊讀。
二.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引導操作,設下疑問。
每個人的書桌上都有橡皮,請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長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有時不是整厘米數,因而得不到準確的結果。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物體的長度,你們有什么辦法?
那么誰知道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是多少?
2.議一議。
讓學生嘗試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形成表象。
(1) 1毫米到底有多長?它與厘米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在觀察和操做中獲得這些知識。
(2) 觀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討論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3) 指名匯報。
3.說一說。
進一步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請大家繼續觀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長?估計一下桌面上的學具,哪一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動手量一量,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準確嗎?
4.量一量。
解決疑問,讓學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經認識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現在我們以毫米為單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長度。
這次量的結果與開始比,哪一個數據更準確呢?
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誰估測的最接近?
2.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可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檢。在做前,教師要給予適當提示:畫線段時勿忘記畫出兩個端點。
3.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4.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5.判斷
6.請為同一種物體選擇不同的單位。
1千米有多長
教學目標
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課件。
學具:表、記錄單。
切入舉偶
活動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長嗎?
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請一位同學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