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一年級完整版)
教學過程
一、說明本課學習內容,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
二、出示圖片,說明堆砌模擬物應如何表現它的外形特征,以及如何根據紙盒的形體、色彩,構思堆砌的形象。
三、教師作簡要的堆砌示范。
四、學生進行練習作業。
五、在學生作業基本完成時,組織互相觀摩;教師選優評講;對個別優秀作業用粘
膠固定,以備示范。
一、課前指導學生收集紙盒,除家庭外,要多開拓收集的門路。紙盒收集得多,式樣
多、質量好,使學生在堆砌時將有更多的選擇材料,是做好作業的重要條件。
二、學生進行作業時可根據教學實際,以個人或小組制作。除選作示范的外,一般不要求粘膠固定,使紙盒能像積木一樣,給學生以更多堆砌練習的機會一。
四、 如有可能,還可在課外進行紙盒堆砌的“專題”比賽。如“新市街境”、“住房新區”、“機器人展覽”等專題堆砌,將各人的作業集中陳列,以鼓勵學生創作。
課題:小火車(制作) 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要學生在前課紙盒堆砌,自由造型的基礎上,進入“專題”制作的練習。教材要求學生用紙盒堆砌小火車模型。這比前課增加了難度(紙盒和瓶蓋大小要合乎小火車的比例,要選用同規格的紙盒和瓶蓋,數量要多一點等)。
在制作方面,既可單人完成,也可集體合作(如車廂的形式確定后,則大家可依樣制作,然后連接成型)。不過,課前的材料準備,就顯得更為重要。
教師必須很好利用孩子對火車“向往”的心理,調動學生選擇材料和構思制作的積極
性;并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教學目的
教給學生工藝制作的簡易技能和模仿造型的能力,在作業制作中受到集體主義思想
的熏陶。
作業要求
一、造型要基本符合火車的形狀特征。
二、火車頭要盡量表現為現代化的、電氣化的。能區分火車頭與車廂不同的形狀。
三、車頭、車廂、輪子各部分能排列成串,整體統一。
課前準備
一、課前發動學生收集可供制作小火車用的紙盒和瓶蓋。紙盒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二、準備快干的粘合劑。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談論火車特點(不論乘過、見過或從影視中、圖片上看到的),然后導入
本課。
二、讓學生從閱讀課本中懂得用紙盒制作小火車的方法(教師應作示范和說明)。
三、學生進行作業(個人或分組,可視實際情況決定)。
一、小火車的制作有兩個難點:一是火車頭外形的表現;一是車廂輪子的粘貼(兩側、兩邊要對稱)。輪子粘后要待干涸才能使車廂立起排列成串。要提示學生制作時多加注意。
二、僅一節課時間,學生單人不可能完成制作一列小火車的任務。可視實際情況,增
加課內或課外制作時間,也可分組集體完成作業。
三、收集制作材料需有較長的時間,如有困難,可根據當地實際,改用其他材料,只
要利用舊廢材料,便于學生收集就行。
四、收集制作材料有困難的,也可由一兩位學生負責制火車頭,其余同學每人制一
個車廂,全班只制成一列火車也可。
五、 小火車排串成列之后,要讓學生自己評議、調整、修改。
課題:紙扎動物(紙工) 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用紙包扎,制成動物形象,既有立體效果,又有裝飾意味,作品具有童趣。一張白紙,裹住不同形狀的紙團,就可扎成某種動物的頭部或整體,稍加裝飾,則能成為課本所示的動物形象,這很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對孩子很有吸引力。課本中以四個圖說明包扎兔子頭的方法:1.包紙;2,扎繩;3.剪修;4.裝飾成型。介紹了兩件學生作品:刺猬、金魚,抓住特征,造型生動、色彩鮮明,這些圖象,對學生的創造性很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