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11、閱讀下面一首詩,簡要評析結尾兩句的深刻含義。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頭兩句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由于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后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
【答案】結尾兩句詩很富有哲理情趣,表達了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景物總要積極向上,是始終關禁不住的。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詩后題目。
從軍行
楊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試評價“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句用夸張手法寫出外患嚴重、情勢危急,自然引出下句。目睹外患嚴重而“心中自不平”,其“從軍”愿望與衛國決心,已和盤托出。第二聯寫從軍。“牙璋”才“辭鳳闕”,“鐵騎”已“繞龍城”,詞采壯麗,對偶精整,而一氣直貫,將反侵略的軍事行動寫得迅猛凌歷,聲勢逼人。第三聯以戰地風雪烘托戰斗之激烈,反跌尾聯:盡管風雪苦寒,戰斗激烈,仍然“寧為百夫長”,為保衛祖國效力。首尾呼應,完美地表現了“從軍”的主題。
【答案】為國殺敵的愛國思想和昂揚的戰斗精神。詩句中的“百夫長”為軍隊中的一種官職,這是一個只管理一百人的小官。詩人以“寧為……勝作……”的句式,比較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從詩句所反映的思想來講,是愛國思想的表現;從情感的表露來看,是激昂的。
備課資料匯編
一、近年高考題分析。
◆XX年北京高考卷第11題(原文見附錄)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鄰楚國,故不用語言而用唾之方向為五員指路,五員心領神會。
b.作者贊賞江上丈人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態度。
c.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為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著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卻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兒子和賢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精”,用鄙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粗”。
【解析】本題的b項和d項都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d項中“用兒子和賢人的例子”表述不當。答案:d
◆XX年北京高考卷第16題(原文見附錄)
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作,與暢當的詩相比,王之渙的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為王之渙的優勝之處主要表現在哪里?
【解析】此題看起來是考查藝術性,因為“更勝一籌”往往引起我們藝術方面的聯想,但實際上王詩的高明之處正在詩人的思想境界,他能在藝術描寫的同時,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答案:王之渙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麗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加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