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條利病反復
⑤或遂寢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題干中概括性論斷“剛直抗上舉動”,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抗上”,關鍵是對上,如果對下就不是。如③郭永杖責巫師,是對下,不符要求。二是“舉動”,而不是“想法”之類。如⑥是郭永的心志而不是舉動,不符要求。這樣篩選就容易多了。
(二)要注意回到原文。把相關句子擺回到上下文的語境中去解讀 ,揣摩人物的動機,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在閱讀時要抓住關鍵詞語,正確辨析主次內容,這樣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節,篩選出必要的信息。每一段選文都有主要內容與次要枝節之分,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必須帶著題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
(三)要注意比較,排除不完全列舉的干擾項。因為篩選信息的題目中,出題者故意摻雜一些錯誤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須把幾項互相比較,才能把握住最準確的方向。要仔細分析。一般的選項都有一定的難度,光看語句肯定不容易判斷,所以,必須把選項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較分析,才能判斷其正誤。
上面說的是一般的做題時要注意的事項。事實上,在歷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閱讀所選擇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勢,所選的一般都是傳記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其實就應該同時進行著初步的篩選。我們認為,應該一邊閱讀,一邊理清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人物。既是傳記文章,必有人物,所記誰人?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多少人?
二是職官。史書中的人物,多是官員,所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
三是事件。傳記文章,肯定是記載傳中人的若干事跡,或孝義,或勤學,或清廉,或愛民,或抗上等,邊看邊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么事,寫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剛才講過,高考所選的紀傳文,傳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篩選”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品格,因此,閱讀時,這方面應特別注意。
備考創新訓練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按考點要求設計了創新訓練題,力求全面又能突出重點。使用時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教師講解分析時一定注意講清思路,并作歸類,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備考創新訓練
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南霽云嫉惡如仇,英武神威的一組是
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