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只有通過內(nèi)容分析來明確形象,賞析表達技巧。本詩通過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了她抑郁惆悵的心情,而字里行間卻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因為語意雙關(guān),含蘊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形象鮮明,詩情哀怨。主人公雖然“十指”“針巧”,可是“擬托良媒”,也無人賞識,只得“年年”“苦恨”。“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終年勞心勞形的寒士,卻不為世用,久屈下僚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答案】①純潔樸實、細(xì)膩爽快、自矜自持、操守高遠、不迎合流俗。②良媒不問蓬門之女,寄托了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長,隱喻寒士內(nèi)美修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情調(diào):“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展現(xiàn)了封建文人獨醒獨清的寂寞情懷。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
好峰隨處改,當(dāng)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處?云外一聲雞。
①詩中用哪一個字明寫山野的“靜”意?又用哪幾個詩句暗寫山野的靜意?
②從“動與靜”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詩中典型句子。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意境和表達技巧。首句便道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向往。后面幾句都是以第一句為中心,更全面,更豐富的點明作者“愜”的因緣。詩人著力表現(xiàn)魯山幽靜清雅的風(fēng)格,卻不拘于“幽靜”,而是動靜結(jié)合,靜中有動,動中藏靜,二者相互映襯,渾然一體。
【答案】①“幽”,“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云外一聲雞”三句詩。②這首詩寫山行情景,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頸聯(lián)寫的動物世界,看起來很熱鬧,是“動”景,其實,動中寓靜。四野無人,熊才會悠然“升樹”,鹿才會自在“飲溪”。尾聯(lián)自問自答是寫無人可問,望云聞雞是以聲寫靜。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進行賞析。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東坡志林》說:“味摩詰(注:王維字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請結(jié)合這一評價,重點賞析這首山水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答案】作者通過仔細(xì)的觀察,選取了最能表現(xiàn)鹿柴山林景象的兩個細(xì)節(jié)來刻畫景物特征——前兩句寫空山人語,用了以動寫靜的反襯手法,愈見空山之寂。后兩句寫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滿著恬靜和空靈的詩趣。夕陽的火紅與青苔的綠色,色彩鮮明,相映成趣。詩中形象具體地把鹿柴的景物描繪得有聲有色,如鳴耳際,如在眼前。這不是一般的畫,而是“有聲畫”,顯示出王維山水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7、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飲 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rèn)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rèn)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要地談?wù)勀愕目捶ā?div class="usdcv83ic" id="ArtCutPage">共158頁,當(dāng)前第93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