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它的基本特點是:采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莊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準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美術的杰出代表。在大衛筆下,無論是手執利刃的戰士,還是披布于肩的哲人,無不剛毅堅強,勇于犧牲。《馬拉之死》更以嚴謹的寫實手法表現剛剛發生的悲劇,作者對遇刺戰友的崇敬通過剛勁的用筆溢于畫面,表現了莊嚴和永生。《拿破侖加冕式》堪稱巨作,為了達到逼真,大衛把畫中許多人請去作過模特兒,對于滿是刺繡和金飾的服裝,畫家也作了一絲不茍的描繪。驕橫一世的拿破侖,畢恭畢敬的約瑟芬,遭到脅迫而無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場面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明生動,決無雷同。安格爾的藝術典雅精美,他精于觀察,對形的追求以現實為基礎,但這并不妨礙他進行夸張。《泉》就是一幅典雅、表現了青春活力的力作。
教學建議:結合啟蒙思想的主張和法國大革命引導學生分析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請同學們欣賞并介紹名畫《馬拉之死》《拿破侖加冕式》等,然后歸納出新古典主義美術的基本特點。
第二目“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美術”,教材概要介紹了這兩種美術流派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展示了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
(1)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于大革命失敗以后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他們提倡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以民族奮斗的歷史事件和壯美的自然為素材,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麗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激烈奔放的感情。總之,他們重感情輕理性,重色彩輕素描,不滿現實,追求幻想。
(2)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在藝術上,他是一位重個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師。《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在這次大搏斗中,畫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傾注在這幅畫中。這幅畫描繪了當代的題材,有著真實的生活氛圍,他把群眾作為主體,同時這些人物有著鮮明的社會性角色。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xx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侖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