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有關“電視的起源與發展”一目,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電視藝術產生和發展的條件,和學過的兩次科技革命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學會知識遷移;關于電視系統研制過程的講解,因頭緒較亂,建議教師適當補充資料,使學生對電視發明的過程有較清晰的認識。
講述“影視藝術與人類生活”一目時,充分利用本目的兩幅插圖并提出問題:影視藝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哪些?電視與電影相比較有哪些特點?
最后小結可以利用多媒體或幻燈出示知識結構圖進行。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介紹插圖《盧米埃爾兄弟》《最早的電影放映機》時,用實物投影、幻燈或計算機補充資料。
1839年出現照相術后,歐美許多國家的發明家再接再勵,為記錄和再現活動影像進行了不懈地努力。其中愛迪生發明了使用感光膠片連續拍攝的攝影機,并于1891年發明了可供一個人通過放大鏡觀看活動影像的活動視鏡。盧米埃爾兄弟則在愛迪生等人成就的基礎上,研制成功“活動電影機”并獲專利。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地下室印度廳首次售票公映。當時放映的影片有《火車到站》、《工廠大門》、《水澆園丁》等11部無聲短紀錄片,歷時20分鐘。其中《工廠大門》拍攝的是的盧米埃爾工廠上班時的情景,影片長度不足兩分鐘,在《火車到站》中,火車好像從銀幕中駛出,飛快的奔向觀眾,使初次接觸電影的觀眾大吃一驚,以為真要被火車軋死。這些影片的上映表明電影結束了發明階段。后來就把這一天視為電影誕生日。進入1896年后,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電影放映風靡歐美許多國家。遠離歐美的中國也于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首次放映了法國電影,當時稱為“西洋影戲”。
案例二 關于電視發明人:“電視之父”是誰?一直頗有爭議。英國人尊稱貝爾德為“電視之父”;德國歷史上肯定尼伯科享有“電視發明人”的榮譽;美國曾有一篇題為《電視之父──曾被遺忘的“農家小廝”》的文章說,法恩斯沃斯傳輸了歷史上第一張電子電視圖像并第一個提出了專利申請;茲沃里金也被美國尊為“現代電視之父”。教師可將問題提出,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得出結論。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電影首先是一種產業,其次才是藝術。你同意還是反對這種觀點?說說你的理由。
解題關鍵:本題是一道觀點闡述題,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選擇觀點。
思路引領:明確表明觀點、然后尋找論據加以完善。
答案提示:我同意。我認為電影首先是一種產業,其次才是藝術。因為電影的產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必然結果;其次,最初的電影只是平鋪直敘地抄襲生活,只被當作市井小民的娛樂品;成熟后的電影更加追求商業利益,如好萊塢電影保持濃厚的商業性質。對本題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2.你認為電視的作用還有哪些?
解題關鍵:注意聯系現實分析,考慮問題要盡量周全。
思路引領:豐富精神生活、改變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傳遞。
答案提示: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傳遞,擴大了人的視野,提高了人的素養,增強了人的國際意識;接受“空中課堂”的教育等。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簡述電影、電視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解題關鍵:產生和發展。
思路引領:從影視兩個方面分時期、階段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