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第二,民族樂派:民族樂派出現于19世紀中后期的俄國和東歐地區。民族樂派的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著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間舞曲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詩、神話傳說和人民解放斗爭事跡為題材,并且將民族音樂的鮮明特點和古典主義音樂的優秀傳統以及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風格緊密地結合起來,創作出大量既有獨特藝術個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強烈藝術生命力的作品。他們通過自己的音樂創作,熱情地歌頌自己偉大的祖國、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內心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俄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和“俄羅斯樂圣”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他創作的俄國第一部民族歌劇《伊萬•蘇薩寧》描寫了一位俄國農民把波蘭軍隊引入歧路而光榮犧牲的故事,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歌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著重內心刻畫,旋律和配器富于表現力。《天鵝湖》《胡桃夾子》至今仍煥發著生命力,受到人們的喜愛。
第三,美國音樂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福斯特的歌曲《淡褐色頭發的珍妮》、蘇薩的進行曲《星條旗永不落》等作品,既表現了美國國力不斷上升時的情懷,也體現出美國文化的多元融合特點。
教學建議:19世紀的音樂以浪漫主義音樂為主。教材介紹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它們幾乎都是世界級音樂大師和世界名曲。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播放風格不同的幾個音樂片段,讓學生體會音樂的語言并在鑒賞中比較分析其特色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共同特點。
第二目“20世紀世界的音樂發展”主要介紹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和當代世界音樂的發展方向。
1.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20世紀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心理和思維方式,這些推動了音樂的進一步發展,現代主義音樂興起。在眾多的流派中,流行音樂脫穎而出。
2.流行音樂的發展及評價。
第一,流行音樂發展的三個階段。(1)一戰后至二戰前流行音樂的主流是爵士樂(jazz)。爵士樂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源于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一種流行音樂,是美國黑人從非洲帶來的傳統音樂與歐洲音樂長期融合的產物。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主要樂器是小號。爵士音樂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2)二戰后的流行音樂中有搖滾樂、藍調和新的爵士樂“比博普”。其中搖滾樂(rock&roll)成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戰后音樂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二是新時代大眾心理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尤其是青少年對突破傳統的渴望。搖滾樂源于美國,是黑人音樂的節奏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愛情為主題且簡單直白的歌詞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邊歌邊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裝扮強烈地吸引著戰后的新一代青年。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貓王”普萊斯利。英國的“甲殼蟲”搖滾樂隊也是風格獨特的搖滾樂代表。他們的演奏對以后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人們對搖滾樂的評價不一。【學思之窗】提供了不同的說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3)70年代以后,音樂風格更加多樣,表現在具有即興性、強調借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話筒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