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325厘米),取材于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事件。在這幅畫中,浪漫主義的特征突出地表現在具有象征性的自由女神──共和國的象征──的形象上,畫家對于自由和爭取自由的見解,在這個形象上得到了具體而鮮明的反映。畫家筆下的自由女神被表現得健康而美麗、堅決而有力,而且具有平民的素質。在煙硝彌漫、橫尸遍野的街道中,她赤著腳,左手拿槍,右手高舉三色旗,領導著人們迎風前進。以人民大眾為骨干的革命隊伍在她的領導下,踏過保皇黨士兵的尸首,奮勇地前進著。同她并肩前進的有高舉戰刀的工人;左右手都拿著槍、張大嘴呼喊著前進的男孩;有兩手握著長槍的知識分子,在這個形象上畫家似乎是在歌頌勇敢的共和黨員;在自由女神的右邊一個受傷的女工正在與死亡搏斗,努力掙扎著爬起來,仰望著自由女神,希望能夠再參加到爭自由的斗爭行列中去。中景是隱現于煙霧中的洶涌澎湃的向前沖擊的人群,在這緊張激烈、激動人心的畫面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人民的憤怒和革命的激情,而且似乎可以聽到人群的怒吼和叫喊;遠景是煙硝彌漫的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物。在色彩的運用上,德拉克洛瓦賦予了紅色以新的含義。一般的說,紅色代表熱情、興奮、革命等內容。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 浪漫主義音樂、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 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 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認識音樂的發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系。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全面評價搖滾樂 問題探究
圖表繪制
音樂再現
比較分析 通過欣賞音樂名作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學習音樂家執著追求、熱愛生活的精神和愛國情操
20世紀世界的音樂發展 爵士樂和搖滾樂是二戰前后流行音樂的主流。音樂的大眾化、多元化趨勢 結合時代的變化理解20世紀的音樂流派及發展方向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
難點
現代主義音樂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變化。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介紹了19世紀和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與變化:19世紀伴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音樂藝術呈現出了多樣性和民族性。這一時期浪漫主義音樂在歐洲興起,俄國和東歐出現了民族樂派音樂;美國的音樂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在各流派中流行音樂脫穎而出。爵士樂和搖滾樂先后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70年代后流行音樂的風格更多。同時,在民族音樂的推動下,世界音樂日益走向繁榮。由于19世紀以來的各音樂流派幾乎都有上乘之作,文字、音響和影視資料十分豐富,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音樂片段,使學生能以心靈與音樂對話,深入了解和比較各音樂流派的不同風格,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選擇介紹一些音樂家的生平或感人故事,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為音樂獻身的崇高精神。
本課引言由照片與文字兩部分組成,介紹了二戰后搖滾樂的代表──“貓王”普萊斯利和搖滾樂對人的震撼力及其時代性。建議教師播放一首貓王的搖滾樂片段后以談話法和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引言內容。問題一:你知道這是一段什么類型的音樂嗎?談談你聽后的感受。問題二:你還能說出幾個你熟悉的西方音樂家的名字和作品嗎?他們分別屬于何種音樂流派?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