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思路引領:搖滾樂的內容、節奏以及演奏者的生活方式。
答案提示: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搖滾樂直白的內容、強烈的節奏中蘊涵著永恒的力量、激情和信念,反映了二戰后美國青年的情緒追求,帶有時代性。另一方面搖滾樂的演奏者著裝奇特、行為怪異,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搖滾樂有著享樂、自我膨脹和墮落的一面,給青年人帶來不良的影響。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解題關鍵:浪漫主義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思路引領:浪漫主義音樂反映了當時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藝術觀。
答案提示:浪漫主義音樂注重抒情性、自傳性、偏重個性化的心理刻畫,感情熱烈而奔放。
2.現代主義音樂怎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
解題關鍵:20世紀時代的變化和音樂的發展。
思路引領: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理解和分析。
答案提示:流行音樂中音響、話筒的運用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二戰前后爵士樂和搖滾樂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時代青少年一帶的情緒追求;7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的商業化、即時性等反映了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當代音樂的大眾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反映了90年代以來在全球化影響下各國各地區之間文化交往的頻繁。
二、學習延伸
略
(河北省石家莊一中 田曉紅)
五、資料與注釋
1.課文注釋
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是西方音樂史上最富有智慧的音樂家。6歲時,就能演奏鋼琴、管風琴、小提琴,并創作了第一首小步舞曲,9歲寫交響曲,12歲已經完成了第一部歌劇。莫扎特一生沒有固定職業,1787年曾獲得“宮廷室內樂作曲家”的榮譽性的任命。1791年在貧病中死去,葬于貧民公墓。一生有22部戲劇作品、50多首交響曲、25首鋼琴協奏曲、12首小提琴協奏曲、26首弦樂四重奏、17首鋼琴奏鳴曲、42首小提琴鋼琴奏鳴曲。歌劇是莫扎特最癡迷的領域,他一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主要歌劇作品有《伊多美紐斯》《迪多的仁慈》《后宮誘逃》《女人心》《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等。莫扎特最有特色的器樂體裁是協奏曲,他在巴洛克協奏曲的三樂章格式基礎上,運用古典主義音樂形式原則,獨奏鋼琴與樂隊更富有戲劇和交響性效果。莫扎特以其敏感的才能,在其他音樂體裁中都有不同凡響的手筆。他的鋼琴奏鳴曲旋律優美,晶瑩剔透。社交場合娛樂性背景音樂的小夜曲這類體裁中,也有《g大調弦樂小夜曲》這樣的名篇。莫扎特盡管有一些作品充滿了戲劇性,甚至悲劇性,但他的多數作品是純真、親切、陽光明媚的。莫扎特生活的世界充斥著煩惱和陰暗,然而從他筆下涌流出的音樂卻是一種升華的,具有古典美的藝術。他是古典主義時期的一位理想主義者,他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融入了音樂世界,音樂也就成為他的生活。
舒伯特
弗蘭茨•舒伯特(1797—1828),出生在維也納近郊一個教師家庭。11歲時,考入維也納宮廷歌手學校,第二年就擔任了學校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13歲時寫出了四手聯彈《鋼琴幻想曲》。他常常嘆息:“如果我有錢買五線譜,我每天都可以作一首曲!16歲時,他到父親所在的學校擔任助理教師,但他仍每天伏案作曲不止。當他讀完歌德的著名長詩《浮士德》后,很受感動,開始為這部作品譜曲。第二年又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歌曲《魔王》和《野玫瑰》。1818年,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只身前往維也納,當家庭音樂教師。一次,他來到一家小酒店,饑腸轆轆,身無分文。正當無可奈何之際,他偶然看到舊報紙上登著一首詩,他當即為這首詩譜了曲,并用它換了一頓飯吃。這就是后來著名的《搖籃曲》。舒伯特有很強的鑒賞力,能發現優秀的詩作。席勒、海涅的詩常被他選作歌詞。他還十分重視詩作的音樂性,他的歌幾乎每一首都極為優美別致。他創作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日旅程》,被公認為是藝術歌曲創作的最高峰。他是藝術歌曲新風格的開拓者,因而被譽為“歌曲之王”。他一生寫了10部交響樂,他在世時卻一部也沒有機會公演;他一生寫了18部歌劇,他在世時連一部也沒能夠排練演出;他寫了600余首歌曲,但仍沒有名望,沒有地位,窮愁潦倒,飽嘗了人間的辛酸困苦。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天鵝之歌》就是躺在病床上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