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安格爾和《泉》
安格爾(1780—1867),法國畫家。16歲師從大衛。1824年,在沙龍展出《路易十三的誓言》獲得官方好評。同年,展出了《希奧島的屠殺》,一舉成名。在繪畫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在人物畫方面,他重視對“自然”的觀察,追求的是簡潔的線的節奏。在他看來,形是主要的,色彩終歸是屬于感情范疇的,他的守則是素描生于色彩,規范重于自由發揮、遵守傳統先于革新,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有著名的《泉》等!度反蟾1820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時就開始醞釀了,但直到晚年才最終完成稿。《泉》被迪麥泰爾伯爵收購,成為私人藏畫品。后根據這位伯爵的遺囑,他的家屬于1878年將此畫贈給國家,成為巴黎盧浮宮內鎮館之寶之一。此畫面積為163×80厘米。
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一般是指18~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所產生的思想和藝術的運動,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浪漫主義思潮產生于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它反對純理性和抽象表現,強調具體的、具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傳達;反對類型化和一般化,主張表現個性化,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狀態;反對用古代藝術法則來束縛藝術創作,主張自由奔放熱情的主觀描繪,使藝術家的感情在創作中得到充分的傳達;反對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過分強調素描為主要表現手段,竭力強調光和色彩的強烈對比上的飽和色調,以動蕩的構圖、奔放而流暢的筆觸,有時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藝術形象,借以抒發畫家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
德拉克洛瓦及其主要作品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法國畫家。他的作品充滿浪漫主義風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變成藝術形象,其表達感情的深度與力量以及在描繪運動的激烈和氣勢方面,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成名作《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與維吉爾》)在1822年沙龍展出后,立即轟動巴黎藝術界。這幅取材于但丁《神曲》表現善與惡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劇性的力量、對人類災難的真實描繪和大膽的構圖,使他成為浪漫主義的中心人物。代表作有《希奧島的屠殺》《自由領導著人民》等!断W島的屠殺》于19世紀20年代,希臘人民為反抗土耳其統治而進行的一場“獨立戰爭”中的一幕。1822年,土耳其侵略軍在希奧島上大肆掠奪和屠殺手無寸鐵的希臘平民。畫面上的右側倒斃在血泊中的年輕母親,是他數度易稿、精心構思的一個形象。母親身上匍匐著一個尚不能站立的嬰兒,正在拼命地吮吸著母親的奶水。畫家選這個最令人發指的殘忍情節,是出于最強烈的抗議,左側一對平民夫婦,已處在絕望的境地。他們無家可歸,身邊僅有之物也被匪徒搶奪一空。后邊那個騎在馬上,驕橫地拉起馬的韁繩的土耳其士兵,正準備用鞭子抽趕這些無辜者。在他的馬背上,還拖著一個聲嘶力竭求救的少女。坐在地上的人們,有的已無力再度掙扎。最左角的一個臨死前的年輕婦女,正摟著自己親愛的孩子告別,孩子的臉上現出驚恐的神色。背景是一塊不毛之地的平原,遠處還有燒殺搶掠,人民的哭喊聲似乎隱約可聞,景狀之凄慘震撼了大地。畫家為了加重這幕悲劇的色彩對比性,有些形象是以半裸的人體形式來表現的。此畫作于1824年,有421.5×352厘米大,現藏巴黎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