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搖滾樂
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開始在美國興起的一種音樂形式。20世紀以后,在黑人音樂布魯斯的基礎上,吸取爵士樂的舞蹈節奏等因素,人們發展了一種新的布魯斯音樂──節奏布魯斯。50年代,人們又在節奏布魯斯的基礎上發展了搖滾樂。搖滾樂強調持續不斷的兩拍子的節奏型,充滿青春活力,深受青少年的歡迎,很快流行開來。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電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電影的誕生;“電影藝術之父”;電影進入有聲片時期;第一部彩色電影;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生產基地 (1)影視藝術興起和發展的條件、作用
(2)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 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平和審美情趣 問題探究
情景再現
歸納比較 (1)影視藝術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
(2)杰出的影視藝術家創造了優秀的作品,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
電視的起源與發展 現代電視技術先驅;第一次電視廣播試驗;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的標志;電視大規模普及應用的時間
影視藝術與人類生活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
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展進程;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難點
影視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視藝術起源發展史,教材分別從電影藝術的興起與發展;電視藝術的興起與發展;影視藝術與人類生活三個方面作了介紹。通過本課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本課資料豐富,建議教師在授課時注意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指導學生閱讀引言提出問題:談談你對電影的了解?由于涉及電影的內容較多,學生回答后,建議教師要從宏觀上指出電影藝術史上的三次重大的變革: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進入高科技時代。電影的樣式分為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在概括基礎上導入第一目。
第一目“電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教材寫了兩個問題:第一分析了電影起源和發展的條件。第二重點概述電影起源、發展的過程。發展過程主要從電影的發明、無聲片發展時期、有聲片時期、20~30年代蘇聯電影、電影多元化趨勢、世界電影生產基地、二戰后電影新技術的發展等方面作了介紹。
(1)影視藝術出現和發展條件
教材從兩方面做了分析: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迅猛發展。19世紀末電學、光學、化學、機械學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二,社會的巨大變化和人類新的精神需求、商業利潤的驅動是影視藝術發展的動力。電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產生的滿足人們感性娛樂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觀眾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斷的推出滿足觀眾期待需求的作品。建議教師以好萊塢電影或其他國家電影的發展說明。
(2)電影的發明階段
教材簡述了“活動電影機”的發明人、電影的誕生日、第一座電影院、“第七藝術”等有關知識,建議教師補充講解。路易•盧米埃爾,法國電影發明家和電影導演,他制成的“活動電影機”可以將活動的物像用攝影機拍攝在膠片上,又能通過放映機將這些記錄在膠片上的活動物像投射到銀幕上──是一種既是攝影機同時又是放映機和洗印機的機器,滿足了多人觀看的需要。19xx年,意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里喬托•卡努杜發表的一篇論著中第一次宣稱電影是繼建筑、音樂、美術、雕塑、詩歌、舞蹈這六種藝術后的一種新興藝術,它是把所有這些藝術都加以綜合,形成運動中的造型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