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案全集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比較難集中,對事物的認識還難以全面;他們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愿意為班級多做事。
因此,本課針對學生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形成班級和集體意識,熱愛班集體。教學難點是:產生小主人翁意識,領悟集體榮譽感。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中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有意義的班級活動,自己在班級生活中的收獲等,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另外,一年級的孩子渴望肯定與贊賞,在活動過程中要多表揚學生。
設計思路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痹诒菊n的教學中,利用學生學過的兒歌、參加過的班級活動、在班級中所接受的幫助等來開展活動,這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他們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從而激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言,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本課精心設計的四個活動:“家之曲”、“闖關臺”、“故事吧”、“添彩屋”都極具趣味性,又是學生熟知的活動,避免了抽象的說教,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地總結,收獲知識,達到了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的目的。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明白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喜愛自己的班級,產生小主人翁意識,有集體榮譽感。
行為與習慣:樂意為班級做好事,關心和維護班級榮譽。
知識與技能:初步知道集體的含義,認識自己的班級,了解與班級有關的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與活動,形成班級觀念,領悟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形成班級和集體意識,對班級產生愛的感情。
教學難點
產生小主人翁意識,領悟集體榮譽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或班級活動照片、小黑板寫好拍手歌。
學生準備:自己參加班級活動的照片、細長形的彩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家之曲
1.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吧。(課件出示兒歌,也可教師說兒歌)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有我有爸還有媽。
爸爸媽媽關心我,
我愛爸爸和媽媽。”
2.聽到這首兒歌,你們想到了什么呢?跟大家說一說吧。(學生談自己的家庭情況。)
3.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都有自己幸福的家,一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的生活。其實,在學校里,我們也有一個大家庭,那就是我們的班級。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就像大家庭一樣。
(課件出示班級活動的照片和班級全家福的照片,也可直接出示照片。)看,這就是我們班的同學在學校廣播操比賽共同努力勇奪低年級組第一名的照片,大家感覺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