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案全集
板書設計
14.今天我值日
自我約束
監督他人
服務班級
15.《裝扮我們的教室》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們到了下學期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對“集體”的認知程度。他們都能認知到自己就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的榮譽與自己是有關系的。因此,我準備由“小家”引出“大家”,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班集體就是我們的另一個家,我們有義務讓它更美,由此引出學生裝扮教室的興趣。
但是,光有興趣肯定是不夠的,如何讓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們真正地參與到裝扮教室這一活動中是有難度的。學生年齡小決定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有限,他們想到的可能與老師想達到的目標不太一致;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隨心所欲地,沒有目標,沒有主題地進行裝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的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班集體的主人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在活動中一定要注意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不要讓活動權只是落在少數學生手中,避免活動形式化。
設計思路:
1.由“小家”引出班集體這個“大家”,讓孩子明白班集體的重要性,同時也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
2.找找教室里喜歡的地方。這個環節是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美”,并再一次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興趣。
3.說說對教室的布置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這個環節是承接上一環節內容,讓學生們在發現“美”的基礎上找出還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孩子們有參與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興趣。
4.收集裝扮教室的“金點子”。此環節設為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美”的認識來設計出裝扮自己教室的“金點子”。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適當地給予建議及補充。
5.創造“美”。此環節為前面內容的延伸,有了孩子們共同討論得出的“金點子”,如何將它們實施完成時這一環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公布各組的“金點子”后,可能會發現重復的,或是相近的建議,如何有機地將這些建議進行整合、完善,是需要學生和老師來共同決定的,在定下最后方案后,學生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6.完善“美”。這是本節課的最后一環節,讓學生在發現和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到什么才是“美”。此環節也是這節課的一個延伸,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衛生習慣的養成。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增強主人翁意識,喜歡在集體中生活。
行為與習慣: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保護班級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完成集體任務承擔責任中,學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為班級體服務,提高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
知識與技能:在參與集體勞動中,體會分工與合作的好處,提高與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共同完成活動任務中的實際問題,積累經驗。
教學重點:
在完成集體任務承擔責任中,建立真正的責任意識,表現對集體的熱愛。
教學難點: